2)第12章 12村里聊天_宋檀记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头出差拓店之类的,也是辛苦活。

  偏偏这两年大环境不好,工资愣是没涨上去,还得操心会不会裁员……

  说起孩子,家家户户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远一点的周毛柱也叹口气:“我儿上次说叫我们老两口去市里头跟他们一起住,顺带帮忙带孩子——那门口超市的辣椒,都要十多块钱一斤!那吃得起吗?”

  “带小孩,早上送幼儿园,晚上接回来再送到兴趣班,还都不在一个地方,公交车给我搞得晕头转向的,屋里边儿天天吹空调,哪有咱们烧炉子暖和。”

  “我住了一个星期,实在受不了,干脆自己先回来了。”

  至于家里的老婆子,当然还是舍不得孙子,留在那里尽心尽力的照顾了。

  甭管种田这个事儿靠不靠谱,但反正宋三成找的这个理由是像模像样的:

  “檀檀也说,这几年的饭菜都没有以前好吃了。我就琢磨着,反正人也留下了,干脆给孩子种点菜种点稻子,自己吃着也香。”

  乡亲们一听也乐了。

  “宋三成,现在村里就属你种田最多,成地主了——你这稻谷到时候熟了,我就不买米了,买你家的。”

  “对对对,我也买,外头的大米看着白,那都是打磨抛光的,一点营养没有,一斤好几块不说,还没有以前自己种的稻子香。”

  宋三成可不敢答应:“我家就种两块田,还不够自己家分分的,不卖不卖。”

  在场谁没种过田呀?

  大伙一听这话不乐意了:“两块田加起来也有好几亩,咋,你家一年吃几千斤稻谷啊?”

  宋三成也笑起来:“那咋办?我这好稻种,味道好,就是贵。最好也才亩产一千斤。一千斤出七百斤米,也就够两三个人吃一年。”

  “回头我家老头老太太,孩子姥姥舅舅姑姑大伯……家家户户不都得分点吗?”

  “就这点儿,也就够自家吃吃。”

  村里的人情往来就是这样,邻居亲戚的总是要分一点来,不用多,但是得表达情分。

  大伙一算,多也多不出来多少,但肯定有多的:“不行,我今年还就必须吃上你家大米了,不然你家插秧的时候我不来!”

  大伙儿纷纷应和。

  这么说的意思,那肯定是帮忙插秧就不提钱了。

  宋三成可不敢应:“就这么两块田,我们自己插秧也要不了两天……吃吃吃,真割稻子的时候来帮忙,大米饭管饱!”

  大家嘻嘻哈哈的,等到一块田收拾出来,准备换地方时,这才有人想起来:

  “那你收拾这一二十亩地,就种几亩稻子,剩下的准备干啥?”

  宋三成也不瞒着:“种菜呗。”

  “我寻思着咱不打药,到时候坐班车去市里卖,总不至于赔本。”

  那也挣不了多少。

  不打药,那草啊虫啊就一层一层的,两口子收拾都来不及,别提多操心了。

  更何况他们这路不好走,村村通班车一天一趟,来回得40块钱……

  那菜还得上肥还得下力气,菜市场那么多摊贩也都是市区附近农村的,比他们离得近,竞争也大……

  挣来挣去,也都是辛苦钱。

  大伙儿心里算了一笔账,实在不划算啊!

  不过一想:“这可以,老宋你家里乔乔得人看着,咱们年纪大了,打工也没人要,自己种个菜挺好的。”

  “到时候我来地里现买现挑啊!”

  ……

  ……

  村里种植大多品种单一,而且各家各户成熟季节重叠,很多时候菜也是要买的。

  另外,现在农村卖猪可以,杀猪自己吃也可以,杀猪卖违法了,不可以。

  檀檀接下来是要种稻谷,西瓜,各种菜,山上的板栗……会养蜂,因为紫云英花蜜真的不能错过!还有很多野菜。

  养猪养狗鸡鸭鹅,还有鱼虾,菱角。

  还有什么大家比较喜欢的农作物,欢迎大家留评论呀!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