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节 天劫将至_三教九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些或许可称为谶语的话来。

  别说修道者,便是那些凡夫俗子的平头老百姓,如果他是意外身亡,那么他定然在身亡前的一两日,总会做出一些让旁人莫名其妙的事,说出一些让旁人觉得莫名其妙的话。

  佛教将这种行动称之为“先觉”,说是每个人在临死之前,佛祖都会开启他的“慧根”,让他了结在凡俗间的因果,好无牵无挂的踏上那黄泉路。

  郭不守还是很关心唯一的弟子的,询问着李易发生了何事,李易便将苏媚要回青丘山度天劫的事情与郭不守说了。

  “九尾狐一族也太可怜了,别的禽兽都只要度过化形那一次天劫,九尾狐一族却要度过十次天劫。”郭不守默然无语,良久后才叹息一声,道:“或许是因为九尾狐一族占尽了世间的灵秀,才惹得老天爷也要嫉妒吧!”

  郭不守说到这里,突然道:“徒儿,正所谓‘好人做到底,送佛送上西’,我等师徒便再帮苏媚一回吧!”

  你以为我不想帮么,只是天劫在即,要怎么帮?“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人做事,天在看,不是你相帮就帮得了的,一个不好反而弄巧成拙。别因为一句“人定胜天”,便以为老天爷是随便可以战胜的,“人定胜天”就是首先得承认了老天爷的无比强大,否则为什么不说“人定胜阿猫阿狗”?

  出于对郭不守的信任,李易还是问道:“师傅,我等要如何相帮苏媚?”

  “天道是什么?《天地录》云:天道之数,人心之变。故修道者认为,一个人要度过天劫,首先得度过修道者自己的‘心劫’。”

  郭不守接下来的话果然印证了李易先前的担忧,道:

  “苏媚一出生后,便想着报仇二字,如今第一次下山报仇不成,反被打伤,苏媚见识到了全真派的实力,远非她一介小女子可以撼动的,心中担忧着报仇的遥遥无期,怕是她自己也对度得过天劫否,一点信心也无,所以说出那等丧气的话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信心不一定可以战胜老天,没有信心却是一定胜不了老天的。

  李易大约明白了郭不守的意思,就是苏媚要想安然度过此次天劫,一定要先开解苏媚的心结。

  郭不守说到这里,回过头来,上下打量着李易,李易一时间有些摸不着头脑。

  “徒儿来到云山派已经将近四年,算起来也有十五岁多了,逝者如斯,时间过得真快啊!”

  郭不守感慨道:“孔老夫子在《论语》里将十五岁称为‘志学’,我等云山派卢生祖师爷便依此而定下门规,说是云山弟子年满十五岁后,都需要下山去历练一番,徒儿这次便送苏媚回那青丘山吧,也正好开解一番苏媚。”

  青丘山处于东疆海域之上,云山处于内陆荆州,此去遥遥几千里,够李易历练一番的。难怪这几个月来郭不守一直在为自己讲解着江湖上的人事,原来早就在为自己的历练做准备了。

  李易朝郭不守行了一礼道:“弟子有些舍不得师傅和云山的。”

  李易这些年来一直在想着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盼望着哪日自己能潇洒的闯荡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可如今真到了关口上,尽管有苏媚这样的红颜知己做伴,可李易还是有些怀念着云山上的生活了。

  或许,我这般的人,并不太习惯那俗世的喧嚣,更适合于一个人细细的去品味着孤独吧!

  “为师也是舍不得徒儿的!”见得李易真情流露,郭不守很是有些感动,拍了拍李易的肩膀,道:

  “这几年吃惯了徒儿做的饭菜,为师现在一想到以前一个人过日子时吃的那些东西,便一丁点的胃口也没有了。”

  李易哭笑不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郭不守又与李易讲些行走江湖需要的注意事项,大都是“少说多做,低调务实”,又或者“做了长脸面的事便说自己是云山派的,师门一直这般的教导,做了丢脸的事便屁也不放的走开,千万别让人知道自己的师门”之类的云云。

  郭不守最后说:“徒儿切记开导那九尾狐苏媚时,要注意把握住人家女孩子的性情,这样才能达到……”

  讲到这里,郭不守突然面色一变,彷佛想起了什么事情,望着李易欲言又止起来。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