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八十四章反潜体系_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针对潜艇存在的生存能力高度依赖隐蔽、信息收集和交互相能力弱、水下速度慢且续航能力差的缺陷,上个位面的盟军在吃过大亏之后,逐渐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反制措施,这就是让德国潜艇部队如鲠在喉的反潜封锁带和集中护航体制。随着这些措施的完善化和系统化,海狼们惬意的游猎时光终结了,德国海军的破交战略也随之走向了彻底破产。

  关于盟军反潜措施的效用问题,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上个位面的二战末期,依然有大量德国潜艇能够安然穿过反潜封锁带,突入到大西洋深处开展活动。而当时的各种攻潜手段成功率似乎也不是很高,以上个位面性能相对较好的“刺猬”深弹为例,即使在最理想的状态下,这种武器也只有不足10%的几率能将潜艇击伤或者击沉。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如此疏漏的封锁线,如此低效的反潜武器,就是能让德国海军数以百计的潜艇如芒在背呢?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首先指出:虽然就具体细节而言,盟军的反潜体系中还存在大量可以利用的漏洞;但如果你从整体角度去观察,就会发现这分明是个以大纵深、多层次、立体化为特征的网络,只要潜艇身处这一网络之中,就会时时受限,处处受限,没有舒适区可言。盟军反潜体系的强悍之处正在于此。

  下面就让我们就以德国建造数量较大的“VIIC型”中型潜艇为例,具体谈一谈这套体系对于潜艇的制约作用。

  首先在穿越封锁线时遇到麻烦。盟军依靠岸基巡逻机、水面战舰以及改装反潜船拉扯起来的近海封锁带,虽然对于潜航状态的潜艇有些无力,但这条封锁带的纵深高达几百千米,已经远远超过了海里/*********。

  也就是说德国潜艇在通过封锁带的过程中,至少也得有两次上浮充电的过程,而每次充电可能需要几个小时。要知道,在水面天空到处都是“眼睛”的封锁带内上浮充电,即使是在通气管状态下,也是一件风险系数不低的事情。

  虽然从上个位面的实战经验看,潜艇单次在封锁带中冒险上浮充电,被发现的几率并不是很大,至于被击沉的概率则更加微小。但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你的潜艇只要失手一次就没有下次失手的机会了。也就是说,风险是会随着你潜艇出入的频繁程度累积的。而且退一步说,即使潜艇运气特别好、艇员技术特别高,每次都能毫发无损地穿越封锁带,也不必高兴得太早,因为后面还有更加严峻的挑战。

  在茫茫大海上如何搜寻敌人就是一个大问题。盟军将原本分散在大海上的运输船集中起来组成编队给潜艇的索敌带来了不小的困扰。这是因为再庞大的船队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