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二章 卷土重来_红楼之开国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升为知县。

  从不入流的文书到一地父母,不是一个两个。

  滁州军正缺人才,最初投滁州军的那些人都历练出来。

  除了滁州的人,用的最多的就是和州、庐州两地的人。

  这两地打小来的最早,其中和州还算是和平并入,就是庐州那边,滁州军对上的是隐在安庆水师后的蕲春军,并不是庐州士绅。

  滨江知县三十来岁,通红的面庞,看着不像知县,更像是地里耕作的老农。

  “今春大旱……”

  眼见着来的都是滁州军中鼎鼎大名的人物“少主”霍宝、“江西大元帅”水进、“江中大元帅”杜肥、太尉府副长吏宋林、监察司司长智然大师,滨江知县不显紧张谄媚,反而带了愁苦。

  “水渠已经疏通过,能从江水引流的地界都引流,可的离江边远的地界,还是无法可施,开春到现在就下了一场雨……”

  众人闻言,都肃容。

  民以食为天,眼下已经五月中旬,再过一个多月就是夏收。

  春旱的这么厉害,夏收定要歉收。

  连水渠众多的滨江县的旱情都如此,更不要说滁州其他三县。

  “官仓里储了多少粮?”

  霍宝问道。

  “三千石……”

  滨江知县道。

  滨江一县百姓数万,真要遇到需要赈济的时候,三千石倒是也能够顶上一阵子,来得及从别的地方调粮。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大家听滨江知县说完,也出去探查了一番。

  整个滨江县下边的耕田,分了两大块。

  水田与临江的旱地,庄稼长势看着还算良好。

  北半拉不临江的旱地,地里都开裂了,麦子也长得稀稀拉拉。

  ”这是大旱了三年啊,滁州还真是多灾多难!”

  宋林摸着胡子唏嘘道。

  前年滁州先是大旱,后是时疫,在后就是兵祸,好不容易治安太平了,又一轮旱灾。

  霍宝也想起前年的时疫。

  前年的时疫准备说起来,不算是天灾,而是人祸。

  大旱后饿死的人多了,尸体无人处置,腐烂后污染水源,传播开来,形成的疫病。

  智然大师蹲下来,抽出一个麦穗,用手中捻了捻,灌浆的不足三成。

  这些庄稼最好的是三成,可实际上夏收前再不下雨,这些连三成也未必能收。

  杜老八摸了摸肚子,前年大旱时他虽没有像山下人那样饿肚皮,却是也知晓寨子里的粮食不富裕。

  要不是薛彪的援手,送了粮食上山,山上就要断炊了。

  水进则是看了眼霍宝。

  去年拿下和州、庐州后,是霍宝极力主张在两地屯田。

  难道那不是为了预备军粮,而是为了预备今年大旱?

  别说滁州今年依旧大旱,就是整个淮南道大旱,对于滁州军来说也不算什么。

  江南太平府、苏州府、松江府都是产粮的地方。

  就是淮南道这边,和州沿江,庐州府内因巢湖的缘故,水路纵横,都是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