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百一十七章 杖责马谡 孙权资敌_糜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平的好心相劝,邓艾最后只是说道:“衔命平叛,奉指授之策,操奖惩之权,正合权宜。

  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速之可也,又岂可因人情而犹豫?

  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艾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

  在说完这番解释之后,邓艾便不顾诸将劝阻,执意将马谡当众行刑,以图稳定军心。

  随着马谡被当众杖责三十,见邓艾真的敢对马谡下手,三千益州军瞬间就对邓艾尽皆畏服,连带着三千益州军的军心也很快稳定下来。

  可是相应的是,马谡与邓艾之间,可算彻底结下一番仇怨了。

  后来就连邓艾对王平说的那番话,都渐渐地被许多人所知道。

  不过由于现在邓艾刚刚树立起在大军中的威严,故而这些事都被暂时的压制下来了。

  而在邓艾在江原县中解除内忧的时候,离江原县不远的黄元叛军亦如邓艾所设想的那般,开始自乱阵脚起来。

  尽管在过去的时间中,邓艾一直坚守不战,按常理来说,黄元或许可以另辟蹊径。

  可关键就在于邓艾领军驻守的是江原城。

  江原城不仅是成都西南的最后一道屏障,它还是长江在益州境内的一道枢纽所在。

  邓艾领军驻防江原城,不仅直接让黄元领军进攻成都的设想成为泡影,也让黄元领军扰乱汉军运粮水路的意图彻底落空。

  这样一来黄元的五千叛军,就好似无头苍蝇一般,只能在临邛附近原地乱转。

  黄元的五千叛军大多都是乌合之众,对于乌合之众来说,带他们造反没有问题,但己方必须要一直保持进攻的势头,并且要不断胜利才行。

  一旦不能保证这两点,那么乌合之众的军心很容易就会受到影响。

  在毫无进展将近一个月之后,黄元终于撑不住了,他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哪怕他知道现在不能退,但如果他再不退,那么后面的局势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邓艾早就在临邛县外安排了许多斥候,黄元刚有退兵的迹象时,斥候便立即将消息传回到邓艾的手中。

  邓艾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知道时机已经到的他,马上率领着养精蓄锐许久的三千汉军从江原县出击,追击着黄元的五千叛军。

  临邛与江原县相距不远,再加上黄元的五千叛军从临邛撤退之时还将临邛城收刮了一番。

  在携带大量辎重的情况,黄元的五千叛军根本走不快。

  很快黄元的五千叛军就在临邛县外被邓艾的军队追击上。

  在看见黄元的五千叛军后,邓艾马上指挥汉军发起了进攻。

  黄元的五千叛军本就是丧失斗志才退兵的,再加上他们刚刚收刮完临邛县,许多士卒的身上都带着不少重物,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又怎么对敌。

  于是乎在三千汉军冲杀而来时,黄元的五千叛军还未列起什么像样的阵型,登时就被那三千汉军冲的溃不成军。

  在乱军之中,黄元因为逃脱不及,被艺高人胆大的石包给亲手砍下了首级。

  待黄元身死之后,剩余的叛军立马就都跪地投降起来。

  两军还未交兵多久,前一月还引得蜀郡震动的黄元之乱,便被邓艾成功平定。

  当石包兴冲冲地提着黄元的首级来找邓艾时,他还将手中的一封信交到邓艾手中。

  这封信是从黄元身上搜出来的。

  邓艾接过石包手中的信看了起来,看完之后邓艾的脸上的喜色还未存在多久,便又浮现了几分凝重之色。

  这封信中记录了一件事——汉太尉孙权,以兵、钱、粮资助南中成事。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