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三十二章 心急帝王 不战而降_糜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县人。

  黄权出身蜀中名门,年轻时就为郡吏,后被益州牧刘璋召为主簿。

  当年黄权曾劝谏过刘璋不要迎接刘备,但却因此事引得刘璋大怒,被外放为广汉县长。

  后来刘备取得益州后,听闻黄权的名声,便派人封拜黄权为偏将军。

  单单看这些简历,黄权并无特殊之处,但归降刘备后,他做的一件事让刘备对他刮目相看。

  当年建议刘备攻取汉中的不止有法正,另外一人便是黄权。

  甚至黄权比法正更早提出攻取汉中的建议。

  后来在攻打汉中的一系列战役中,黄权一直跟在刘备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取得了不少精彩的胜利。

  正因为在汉中之战中的优异表现,从此以后刘备对黄权就十分重视,将他倚为自法正逝世后,自己身边又一位可以商议军机的良臣。

  在这次北上时,刘备更是提前将黄权封为安北将军,想着让黄权为他继续贡献才智。

  而黄权也不负刘备的期望,可能他心中早就想过这个问题,故而没多久他便开口对刘备言道:

  “陇右诸郡中,以天水郡最为靠近我朝边疆。

  故我军要想从阳平关北上,最好先至天水郡内。”

  在说完这点后,黄权又接着说道:

  “既然我军要先至天水郡,最佳的进军路线,当然是走祁山山道。”

  说到这时,黄权起身用手指向了地图上那条蜿蜒的山道。

  而在用手指向祁山山道时,黄权的手指还不经意间划过武都郡。

  这代表着他建议刘备率军走的路线,实际上是从阳平关出发,经过武都郡境内,最后再进入祁山山道中。

  一旦汉军能够走出祁山山道,那汉军顷刻间便可到达天水郡内。

  只不过就算汉军要从祁山山道进军入陇右,但阳平关前往祁山山道的路,可不仅仅只有这一条。

  在武都郡被糜旸光复的情况下,绕道从武都郡进入祁山山道这一条路线最稳,但却不是最快的。

  从黄权的这个建议可以看出,他的性格也是偏向沉稳的那一派。

  黄权认为当下虽良机难得,但数万大军进发,不可过于心急,应当稳扎稳打。

  稳扎稳打的情况下,不仅能大大降低己方大军可能遭遇危险的可能,更能让己方大军的后勤,不至于有着太大的压力。

  毕竟从宽阔的官道运粮入祁山,与险峻的山道运粮入祁山,这两者耗费的人力物力并不等量,后面明显更大。

  但刘备在听完黄权的建议后,却一直不置可否。

  刘备的沉默代表着,黄权的建议不符合他的心意。

  刘备不是不知道黄权建议这条路线的缘由,但这条路线千好万好,却终归是稍慢的。

  刘备现在不想白白空耗那些时日。

  率军北伐,还于旧都,是刘备心中的夙愿。

  夙愿得偿,是人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刻之一。

  因此在夙愿得偿的前期,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