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四十四章 赏封齐侯 天水羌乱_糜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赐予糜旸开府治事的权力,这样的含金量自然更重。

  只要将来糜旸不犯下大错,那么就算将来刘禅想收回糜旸的开府治事之权,甚至都不用糜旸出面,一批老臣都能用“先帝遗命”将刘禅的诏书驳回去。

  开府治事之权有多重要,世人皆知道,那几乎就是允许糜旸组建完全忠于自己的一个小朝廷。

  而除去这一点之外,“拜侍中,录尚书事”这一道任命,可就是实质上在扩大糜旸的权力了。

  众所周知,在收复长安之前,糜旸身为大将军一直在外领兵。

  对于朝廷的政务,他一向是很少过问的。

  数年来,糜旸主军,诸葛亮主政的权力格局,也渐渐被大汉上下所接受。

  可谁能想到,就在收复长安之后,刘备会赐予糜旸录尚书事的权力。

  尚书台自世宗以来,就已经逐渐成为大汉行政的中枢机构。

  而刘备让糜旸录尚书事,等于是让糜旸可以名正言顺插手尚书台的政务。

  当然目前尚书令是马良,可那又有什么用呢?

  昭宣二帝时,大汉亦是有尚书令的,可那时全国的政务却是由同样录尚书事的大将军霍光一言而决。

  从这事例足以看出,只要刘备、诸葛亮不插手,那么在对全国政务的处置上,糜旸是拥有一票决策权的。

  本来糜旸身为大将军,就掌握着大汉近七成以上的兵权。

  现在糜旸又拥有了录尚书事的权力,那么就等于是糜旸在事实上,几乎将当下大汉的军政要权皆一把掌握在手中。

  以目前的政治格局,恐怕大汉中能在权力方面能对糜旸产生制衡的,唯有刘备与诸葛亮二人了。

  一道封赏诏书,让糜旸既成为人臣中的荣誉之巅,又成为人臣中的权力之巅。

  这样就不奇怪为何当刘备对糜旸的封赏诏书传出去后,会引起朝野上下的一片震惊了。

  糜旸今年才多少岁?

  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加之人心各异,众多汉臣中不是没有对刘备的封赏有所微词的。

  可那些汉臣的异议还未传到刘备的耳中,就被大部分的汉臣所驳斥的体无完肤。

  反对者:“大将军年纪尚轻。”

  支持者:“大将军为大汉收复了长安。”

  反对者:“身为人臣者,手中权力不可过盛。”

  支持者:“按大汉祖制,大将军录尚书事本是常理。”

  反对者:“车骑将军还未录尚书事!”

  支持者:“大将军收复了长安。”

  反对者:“......”

  无论反对者提出什么样的反对理由,支持糜旸的人也不扯其他的。

  他们要么拿祖制说话,要么拿糜旸收复长安的功劳说话。

  在支持者的专注之下,一些反对者很快败下阵来。

  不是他们的口才不行,实在是单单“收复长安”四个字,就足以让他们哑口无言了。

  不过那些反对者也得感谢肯用言语反驳他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