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五十四章 定下国策 孙登妙用_糜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之外也,中国内也。

  夫中国者君臣所自立也,礼乐所自作也,衣冠所自出也,冠昏祭祀所自用也……”

  从这段话就可以看出,大汉收复中原是一件多重要的事了。

  身为帝王的刘备亲自说出这两点理由,一是为缓解众臣激愤的情绪,二是为用他开国之君的身份,在为大汉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定下基调。

  既然刘备都已经发话了,且刘备的话又有道理,那么众臣的激愤情绪也就缓解了不少。

  可是等激愤情绪下降后,一种名为担忧的情绪又接踵浮上心头。

  熟悉军事的黄权率先开口说道:

  “纵使我军暂时放过江东,可难保孙权与曹叡,不会联合对荆州发起进攻。”

  黄权的话一说出口,顿时引起了殿内许多大臣的注意。

  特别是张飞。

  张飞下意识地就想附议,可还未等张飞的话说出口,糜旸便起身对着在座众臣言道:

  “这点无须担忧。”

  糜旸的判断,引得殿内众臣诧异。

  黄权起身拱手问糜旸道:“为何?”

  在殿内众臣的注视下,糜旸分析道:“关中一战后,逆魏元气大伤。

  损兵折将之际,国内人心定然起伏。

  对逆魏来说,他们当务之急绝不是再启战端,而是如何安抚国内人心。

  于常人看来,逆魏与逆吴结盟,乃是强强联合。

  可在孤看来,逆魏之所以会与逆吴结盟,目的在于祸水东引,让江东成为我朝的眼中钉肉中刺,好让彼有休养生息之时机。

  而要是逆魏不与逆吴共同出兵,单凭逆吴一家兵力,如何能在短期内攻下荆州?

  这一点孙权心中定然也清楚。

  正因为如此,他才不会贸然出兵。

  两家都在等着另一家先出兵,所以两家最后不会有任何一家出兵。”

  听完糜旸的话后,殿内众臣纷纷点头。

  当然在战略上糜旸可以断言,荆州短期内不会有危险,可为了万无一失,战术上的一些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接着糜旸就将他让蒋济释放流言的事,告知给了殿内的众臣。

  在听到糜旸的这一点安排后,殿内众臣心中的担忧情绪渐渐减少。

  糜旸虽不在荆州已有数年,但荆州可一直在流传着糜旸的传说呢。

  等糜旸说完后,诸葛亮亦起身对着殿内的众臣说道:

  “大将军之举,可让逆魏与逆吴投鼠忌器,可吾更有一计,能让逆吴自顾不暇。”

  见是诸葛亮发言,糜旸便识趣的回到座位上坐下,等着诸葛亮的良策。

  没有让糜旸等太久,诸葛亮就说道:“公安一战后,孙权曾送来长子孙登作为质子。”

  “今孙登在荆州已然渐渐长成,陛下可召孙登来长安,加以封赏。”

  听到诸葛亮的这番话,众臣感到不解。

  孙登的父亲孙权公然反叛大汉,正常来说大汉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