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章:农学_百华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琐”,甚至详细到结婚穿着都有规定,而陈胜吴广起义中说的因天降大雨延期就要被斩首,在考古得到的秦律中被记录为短暂延期口头教育,另有原因则罚钱,最为严重的也不过是劳役…至于这两个包工头是真不懂法律,还是后世另有杜撰,抑或是下层官员别有用心那就不知道了。)

  假如没法让百姓短时间内就记住繁琐的法律从而出现被人利用曲解的可能,那就稍微动动脑筋反向思考吧…在那个人的建议下,李斯等人专门列出了会被杀头的罪名,除此之外的罪名则一律不涉死…简单来说就是“约法三章”,其中包括“欺君杀头,杀人偿命,投毒纵火自食其果”。

  单列三项明确的死罪,除此之外不设死刑,不设会使人伤残的酷刑(理由是会降低劳动生产力),这稳定了一统天下后的民心。

  不过单是如此还不行,秦律重劳役,别有用心者可以玩弄文字游戏加重罪行从而变相使百姓屈服,于是那个人便想出了第二个方法,也就之前所说的“农官”——农官除了农业外并不涉及政律,但为了能成为农官,很多有想法的百姓便会跋山涉水去咸阳觐见,期间他们便带来了很多地方上的消息——有没有哪个地方官员滥用职权劳民伤财,有没有哪里赈灾粮款被中途私吞…诸多消息在这个交通不便的年代里随着农民进入了始皇帝的耳目。

  再后来,始皇帝觉得农民一路跋山涉水直抵咸阳实在太过劳累,于是便在各省地开设了各自的“神农府”,神农府一方面因地制宜研究、传授农业知识,一方面也为始皇帝收集地区情报,李斯他们还为其运作定制了一套完善的制度,尽可能的避免其中滋生腐败摧垮秦朝根基。

  得益于这些神农府,始皇帝亲政两百年内未曾出现大波动,而神农府向周遭各地提供的选育出来的种子与植株也极大的提升了那时的底层生活质量。

  这一切看似会千古不变的传承下去,直到…始皇帝羽化登仙而去……

  始皇帝离去时并未定下继位之人,而是命大臣们自行选拔。在一些列角逐之后,最终夺得了王位的是一名名叫“王莽”的博学才子。

  王莽自幼受儒家教育影响勤身博学,一度被认为是最有希望传承始皇帝意志让华夏长盛不衰的明君,事实上他也算得上是一个“明君”……

  但怎奈皇帝的重担岂是旁人想的那么简单,王莽虽然很有想法很有才能,可毕竟未曾从政不知朝野深厚,为了超越“千古一帝”,他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那些连始皇帝都未能做到的不足之处,并改国号为“新”。

  要是那个人当时还在世的话,他看见王莽的那一系列举措大概会直呼鬼才然后会去询问他是不是同为穿越者吧——土地改革防止兼并私有,推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