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零八章 想当仁君而不得_北宋振兴攻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啊。”

  “这是朕拟定的札子,皇叔带回去给朝臣们看看,让李纲好好琢磨下。”赵桓笑着将一道札子递给了赵士㒟。

  赵士㒟郑重的接过了札子,脸上充满了凝重的看完了手中的札子,说道:“官家,臣这就回京。”

  他知道自己手头的札子有多么的烫手,这道札子不是对臣工的惩罚!而是官制改制的一个提纲!

  官家搞完了军功爵授田制度,用两年的时间推行了商改,终于要对官吏下手了!

  李纲收到了赵桓的札子的时候,终于明白了官家在汴京城门口拐个弯的意思,冗官、冗兵、冗费,三冗是大宋的历史弊端。

  冗官的问题,一直是大宋想要动刀子的地方,但是不管是范仲淹,还是王安石,最后都没有成功!

  自己能成吗?

  他带着札子火速的赶到了大宋书局,一把拉住还在写话本的李邦彦,急匆匆的赶到了偏室,商量起了札子的事。

  李邦彦看完了札子,郑重的放在桌子上,说道:“李太宰,你已经是一个非常精明成熟的宰执了,不用事事跟我商量,我久不在朝中,这事,我说不好。”

  李纲嗤笑了一声,说道:“我不找你这个下了野的宰执,我找谁商量这事去?别打官腔,说说你的看法。”

  李纲心里有一种感觉,他可能又要刚一次了。

  李邦彦看着李纲的表情,说道:“你心里有数,来我这里就是要个肯定的答案,还用我说吗?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你已经有了答案的情况下,我劝不住你。”

  李纲又和李邦彦在偏室里商量了半天,才终于肯定了自己的感觉没有错。

  赵桓在军器院并没有停留多久,大宋的军器院,这一年都在致力改进蒺藜炮的使用次数,以及药包的稳定性上,新式武器还在纸上。

  他也没有等到李纲来见自己,从军器院出门,进了城。

  本来朝臣们还以为官家会在军器院待几天,结果第二天官家,大清早就回京了!

  弄得他们始料未及!

  李纲听说官家进京的消息,放下了手头写了半截的札子,一溜烟的跑去迎驾。

  结果没找到官家人在哪里。

  赵桓现在陆宰的府邸里。

  陆宰是京畿路转运使,作为后勤补给的主要人物,他特意进京先去陆宰的府上转了一圈。

  “陆少卿这两年倒是辛苦你了。”赵桓将手中的热茶放在了桌子上。

  陆宰擦了擦头上的虚汗,这官家怎么想起一出是一出,昨天他还以为官家会在军器院待上两天。

  结果没成想,这今天大早上,还没吃饭,就出现在了自己的家门口!

  陆宰笑着说道:“不辛苦,这是臣应该做的。”

  “是这样,赵鼎去了上京路做经略使,这中书舍人的位子就空了出来,你先兼任起来?”赵桓当然不是来陆宰家喝茶来了,他有正事要办。

  赵鼎去了上京路以后,中书舍人的职位一直空着,李纲推荐了陆宰,不过赵桓也不在汴京,这中书舍人就一直空着。

  “能为官家分忧解难,是臣的荣幸。”陆宰乍一听,心跳加快了几分!

  中书舍人!三年轮期之后,自己就是尚书右丞了!

  他怎么能不激动,本来太上皇在的时候,他都准备远离朝堂了,可是这一准备就是两年。

  这两年忙的他忙的脚不连地四处飞,才勉强跟上了粮草的调度,没掉链子。

  现在朝堂清明,能升官,他为什么不乐意?

  “那就行,那就这么定了。”赵桓点了点头,作为皇帝,亲自登门拜访,本身就是一种荣耀和赏识。

  有功之臣自然要加官进爵。

  “不知令郎,现在可曾起床?”赵桓笑着问道。

  陆宰的儿子是陆游,去年的时候才两岁,赵桓一直想等不忙的时候,见见这个大词人。

  这一等就是两年的时间。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