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九十一章:好消息和坏消息_大国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利用中子轰击锂靶材,的确可以做到生成氚元素。但生成量和我们收集到的量并没有理论上那么多。”

  “一方面是腔室中聚变生成的中子束并没有全都作用于锂-6化合物靶材,它携带的能量太高,会直接击穿靶材,导致反应的数量远低于预期。”

  “另一方面则是这些中子携带的能级太高,1.2亿度温度下,氘氚聚变释放出来的中子束能级堪比中大型粒子对撞机了,这会对靶材和第一壁都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

  徐川思索了一下,道:“第一个问题倒还好解决,大不了可以将靶材的厚度提升一些。另外可以做成全覆盖式,整体将反应腔室包裹起来,这样一来中子束就不是浪费。”

  “至于第二个......就有点麻烦了。”

  可控核聚变不是核裂变,核裂变的温度是远比不上核聚变的。

  哪怕是大当量的函爆炸,中心温度顶也就百万摄氏度级别。

  当年投放在广岛的男孩,爆炸核心区域的温度只有六千多度。对比之下,这个数值在可控核聚变中简直不值一提。

  六千多度,这个数据连破晓聚变装置运行的等离子体温度的零头的零头都不够。

  而函爆炸的温度都只有这样,那么利用核裂变效应发电的虹站温度就更低了。

  因此绝大部分能用在核裂变反应堆上的对抗辐照材料,根本就无法用于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上。

  不仅仅是用于氚自持的锂靶材在实验过程中受到了损伤,其他部署于第一壁的实验材料,也同样有损伤。

  一旁,赵光贵试探着开口道:“将聚变温度降低一些如何?”

  “氘氚聚变的温度在一千两百万度左右就可以发生,一点二亿度,这翻了整整十倍了。”

  “虽然降低温度会影响氘氚等离子体的活跃性,进而影响到聚变数量和产生的能量。但牺牲一部分热量和能量换取第一壁材料的稳定并不是不可取的。”

  徐川想了想,摇摇头道:“可行性不大。”

  “热运动虽然可以使中子发生非弹性碰撞,热运动速度越高,对物质的影响就越大,但聚变堆中的中子束的能级并不单单来源于温度。”

  “它的主要来源是氘氚原子核聚变时产生的能量推动,每个氘氚原子核聚变都会产生一个14.1mev的中子,这部分在高能物理上是注定的,而降低温度只是消减了一部分外力而已。”

  赵鸿志点零头,道:“嗯,从这方面来看,降低温度从而减中子对第一壁材料的破坏基本不大可能了。”

  “而从中子辐照后的材料分析数据来看,钼、钨、石墨烯这些材料在第一阶梯,受中子辐照的影响较,奥式钢、陶瓷这些在第二阶梯、其他的更差。”

  一旁,水木大学的邢学兴教授摇摇头道:“钼不行,这个水木那边之前有做过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