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3章 秘密窃取与不当得利_让你打官司,怎么全都无罪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3章秘密窃取与不当得利

  他在来之前,只是对判决书网上公布的部分简单看了一下,着重看了本院认为部分,对于辩护意见直接跳过。

  并不是他觉得辩护意见没有价值,而是公布出的判决书只列出了各个部分的要点,细节上是多有缺失的。

  在没有了解详细案情的时候就去看另一个同行的观点,还是语焉不详的那种,任真怕自己会受到一些影响,索性就全部跳过了。

  现在这位同行就在眼前,当然要好好研究一下他的思路。

  “一审公诉院指控的罪名就是盗窃,而且被盗窃的对象还是金融机构,这个罪名太重了。”

  段逸平叹口气:“其实我本人对于许家先的行为性质也不是很确定,你要说他不是盗窃吧,听到这案子,我第一反应也确实跟公诉机关的指控是一致的。

  但你要说他像是盗窃吧,我觉得跟传统盗窃有很大区别。

  别的不说,单说这个手段上,他跟我们现在刑法理论通说上认定的就完全不符合。”

  “许家先的行为不属于秘密窃取是吧?”

  段逸平点头,在场的都是法律从业者,自然知道他说的手段是什么意思。

  在刑法法条规定中,对盗窃罪的规定非常简单,就是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有其他法定情形出现的,分别处以程度不一的刑罚。

  但是“盗窃公私财物”中“盗窃”这两个字的含义实在太宽泛,所以在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逐渐形成了关于“盗窃”两个字的一些理解标准。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基本公认的观点,刑法中的“盗窃”二字,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秘密窃取”,是区分盗窃罪与其他犯罪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

  一般来讲,秘密窃取是针对财物所有人、保管人而言的,即行为人在取得财物的过程中,没有被,或最起码自认没有被财物所有人、保管人发觉。

  但在许家先这个案子里,能说他在取款的时候,自认没有被银行发现吗?

  就算再没有常识,也能看到自动取款机上面那个大大的摄像头吧?

  在摄像头下面拿走不属于自己的钱,这个行为属于秘密窃取吗?

  但凡是个正常人,想必都会跟段逸平是一样的想法。

  “所以我觉得,许家先这个行为肯定是犯罪了,但可以试着在定罪上下下功夫,只要不被认定为盗窃,而且是盗窃金融机构,起码量刑上不会那么重。”

  听完段逸平的思路,在座几人纷纷点头。

  他们可不是那种只替家属送送衣服、就会劝当事人认罪的律师,拿到一个案子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先判断是不是犯罪。

  如果是犯罪,是哪一种犯罪。

  如果确定了犯罪的类型,又属于哪种情节。

  段逸平显然就是把辩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