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2章 西南欲乱_靖难攻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2章西南欲乱

  “事情如陛下预料一般,苏松二府的许多大富户和乡绅都购入了大量的宝钞,据下面的兄弟们粗略计数,恐怕不下三十万贯……”

  清晨,乾清宫内……

  当熟悉的武官跪在地上与拔步床内穿着中衣准备入睡的朱元璋禀报时,朱元璋也用手中的一本奏疏在腿上拍打了两下。

  “三十万贯……”朱元璋沉吟:“看来他们的生意做的不小,田地也没少买,居然要准备这么多宝钞来抵税。”

  “是!”武官低头回禀:

  “据所里的兄弟们清查,加上二府《鱼鳞图册》对照,苏松二府的田地有四成都为城中乡野的富户乡绅所据,另有一成土地归卫所,剩余五成田地才归百姓耕种。”

  “二府内,依附于他们的佃户不下万人,身份难以查明。”

  武官的话,道出了苏松二府的经济常态。

  由于刚刚开国,大明的土地兼并情况还不算是特别严重,但如果放任不管,那富户们还是能在十几年内将大部分农民的土地给全部兼并的。

  不过,朱元璋并不担心江南的土地兼并,比起江南,他更担心北方,这也是他为什么采用朱高煦“以钞抵税”建议的原因。

  当今之世,南北方经济侧重不同,所遭遇的问题也不同。

  如果以“银钱”抵税,那南方商品经济发达,百姓手中有闲钱,自然民心大悦。

  但北方商品经济疲软,百姓手中没闲钱,宁可缴粮或者去白干活,也不想交钱。

  当然,他们也并非是真的不想交钱,而是因为是真的没有钱。

  这个“钱”不是指他们穷,而是指他们没有银子和铜钱。

  正因如此,朱元璋才会想要大力推行宝钞。

  只可惜,他的宝钞并没有取得他预期的成果,反而在不断的被百姓抵制。

  原本他是想不通的,但这样的不解随着朱高煦那日的‘钱钞法’而被疏通。

  想到这里,朱元璋看向了殿内的一角落。

  在那里,有关朱高煦对‘钱钞法’的看法被眷写,更是被朱元璋令人裱着挂了起来。

  朱高煦的话,给朱元璋提供了不一样的思路,而眼下宝钞价值不断回升的局面,更是让他眼前豁然开朗。

  按照他那孙子的说法,宝钞贬值是因为宝钞发的太多,而朝廷又没有对宝钞定下什么相关的税收政策,导致宝钞只能放在百姓手里,越堆越多,最后面额与价值不相符。

  只要让宝钞流通于朝廷与民间,那宝钞的价值就会开始回升,直到人口增长到宝钞价值平稳,那它就会成为一种新的货币。

  不得不说,他那孙子对钱钞的脑筋还挺灵活,在这方面自己不如他。

  想到这里,朱元璋嘴角略微上翘,不由询问道:“那小子这十天来都在干嘛?”

  “那小子……”武官愣了一下,但很快反应过来朱元璋在询问朱高煦的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