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1章 喜事连连_靖难攻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矛盾已经很深了,金银铜矿不过是导火索罢了。

  可即便如此,徐辉祖却还是觉得心神不宁,总感觉这次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笃笃……”

  在他思绪间,雅间的房门被敲响打开,宋晟带着几名青年将领站在门外对门内作揖:

  “魏国公,可以启程了。”

  “好,我这就下去。”徐辉祖转身点了点头,顺带对宋晟等人回了礼。

  宋晟等人见状离去,徐增寿瞧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忍不住对徐辉祖感叹道:“这宋佥事一家人都骁勇善战啊。”

  “好了,我出发了。”徐辉祖没有附和徐增寿,而是招呼了一句便带人走出雅间,徐增寿也跟了上去。

  不多时,他们再出现时已经在码头上,徐辉祖带着几名护卫上了中军的坐船,宋晟则是与几个儿子分别上了其它船只。

  这次出发的二十艘江船里还存放着三艘船的火药,是平叛的致胜利器,因此船只得分散出港,同时保持间距。

  站在码头上,徐增寿看着徐辉祖乘坐的船只出航,直至在江面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不见他才转身回家。

  在他回家的同时,徐辉祖、宋晟出航的消息也传回了紫禁城内,对此的朱元璋没说什么多余的话,依旧如昨日般平静。

  望着朱元璋,朱允炆、朱高炽等人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爷孙五人沉默着处理奏疏,时间也在一点一滴的过去,到了黄昏暮鼓响起,爷孙五人也如往常一样各自离散。

  比较他们,朱高煦在院里不可谓不舒服。

  虽然被禁足,但吃喝从未短缺,娱乐的书籍也时常有林五六、王俭等人带来,至于外面的消息更是每日都能得到,浑然没有禁足的气象。

  苏松二府以钞抵税的事情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终究还是在江南传开了。

  这消息如过境的春风,使得整个江南的百姓都对宝钞的抵抗之心削弱几分,而朱元璋也停了发放宝钞给军队、官员的习惯。

  从五月份算起,朝廷没有再增发哪怕一锭的宝钞,相反还通过回收旧钞、以钞抵税等手段回收了二百多万贯。

  尽管这点数量对于大明曾经的发行量来说微不足道,但至少江南一带的宝钞流通量减少了。

  眼见宝钞价格稳住,朱元璋也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冬月初五宣布了来年苏松常镇四府的夏税可以以钞抵税。

  不过对于这次的政策,整个江南的反应却并不大。

  自洪武十年起,吃饱穿暖的江南百姓就开始追求粮食的口感,因此抛弃了难吃但一年两熟的占城稻,改种如后世五常大米般的粳米。

  粳米虽然一年一熟,但产量并不低,而且口感好,因此自洪武十年起,但凡不错的田地都用来种植粳米,只有少量田地种植小麦、灿米。

  正因如此,江南的夏税并不高,即便苏松常镇四府加在一起,夏税的田赋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