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章 指月之别_替天行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人曾经体验过,当思维完全停顿时候的感觉么?

  我们的体表感官,不断通过视、听、味、触等种种感觉,将对外界事物的感应反馈到脑海之中,而再由大脑根据每个人的思维模式做出判断,让其中的一部份信息成为显意识,提供给你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其中一部份则成为潜意识,从此深埋于人心里面幽深的角落之中,可以说每一时,每一刻,每一个呼吸之间,我们都在不停的思考与反应着。

  哪怕是在有意识地放空自我,让思维处于短暂空白的时候,其实我们的思维之轮也仍然还在自我运转,并不曾有任何的停歇,因为至少在那一刻,我们都还会意识到“我”的存在。

  佛经上说,这叫念念相续,辗转相生,正是生出种种妄想执着,转动轮回业力的最大根本。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人在某些特殊的境遇之下,是有可能超乎于自我与本我之上,直达心灵之中最深处的层面,马斯洛称这种境遇为“高峰体验”,而这种心灵之中最深处的层面,在荣格的心理学理论体系里面,叫做“集体无意识”,但是无论是马斯洛还是荣格,却都没有办法提供一个系统地能够进入这种心灵最深层面的方法。

  在这一方面,李子秋认为南宗禅师比现代心理学家走得更远。

  在南宗禅法之上,充满的棍棒交集,事实上都只不过是为了竭力营造出一种合适的氛围,让你在那一刻突然遭遇这种思维之轮完全停顿的场面。

  就象俱胝禅师一指禅法的公案里面,就重要的地方其实并不在于俱胝禅师那根高高举起的手指究竟代表了什么样的意思,而是在于当有一个小和尚也想学着俱胝禅师向发问的人举起一根手指的时候,俱胝禅师忽然一刀就剁下了这个小和尚举着的手指头。

  这就是南宗禅师的凌厉狠绝,禅师的慈悲心切,甚至不惜通过这种血腥四溅的方式来加以表现,因为在禅师看来,这种有可能让你思维之轮完全停顿的场面,就是开悟的机会,就是成佛的机缘,有时候你累世累劫,也可能就只碰上这么一次,错过了,也就永远错过了。

  但现在李子秋却准准地捉住了这一刻!

  道信蓦然一声长啸,声震四野。他袍袖拂动处,人却已经到了殿外。他仰起头,对着那澄明的圆月,突地轰然拜倒,一丝不苟在叩下头去,所行的居然是最显尊重的叩拜大礼。

  殿中诸人,都愣愣地望着突然之间如癫似狂的道信,忍不住又回过头去看看李子秋还没有收回去的那根手指。

  他们实在想不明白眼前这位转世佛陀的这根手指之上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魔力,为什么能在一指一点之间,就让堂堂的禅门宗祖如此大失仪态,有若疯魔?!

  “经书若手指,佛心似月圆”,李子秋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