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五章 条件_奋斗在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河朔军就是以大同军为核心组建起来的。在杨博的安置下来,已经结束了整顿。可以抽调兵力。

  而且别的大臣也不熟悉新的河朔军,也担心抽调了边军也不听话。故而也没有成型。

  甚至选定周梦臣奔赴江南,未必不是看中他一手训练出来的河朔军。即便到了后世建国之后,军中派系还是存在的。在明代更是如此。用河朔军平叛,定然要用一个与河朔军熟悉的人。即便不是周梦臣,也要从杨慎,杨继盛等几个人之中选上一个,才能有最佳的配合度,减少内耗。

  嘉靖对此心中有准备的。他说道:“调集多少?”

  周梦臣说道:“三千甲骑即可。”

  这个数目是周梦臣精挑细选的。首先,三千人看似不多。但是实际上已经可以决定一场战事的胜负了。即便是数万人大战,三千精锐的投入,也是胜负手。不是,周梦臣看不起江南那边的战事。实在那边战事,比北方战事规模小太多了。

  只是一件事情,就能确定战事规模。之前提到几支能战的军队之中,其他人还好,俞大猷是一个老实人。为人实在不掺水。但是周梦臣看俞大猷报上来的战士数量,简直皱眉。

  在嘉靖三十年左右,俞大猷从福建北上。所部只有三百人上下,经过数年征战。立下不少战功,得到了加强与赏赐。俞大猷也升官了。而今俞大猷所部大概在一千二百到一千五百人上下。

  如果说,俞大猷所部的战功不高,也就算了。偏偏俞大猷区区一千多人,在很多战事之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甚至为了战事,俞大猷还做过阵前抗命的举动。但是张经最后居然没有怎么处罚俞大猷,这固然是俞大猷坚持是对的。但是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俞大猷所部的战斗力很重要。不能轻易动摇了。

  周梦臣衡量之后觉得,三千甲骑足够他控制整个江南的可战之兵了。毕竟他还有朝廷背书。三千甲骑更多时候,仅仅是防止被别人上不了台面的手段。

  再者,别人从河朔抽调军队。与周梦臣从河朔抽调军队,完全是两个概念,别人抽调,最多成建制抽调一支军队。但是周梦臣却可以精益求精,从十几万河朔军之中挑选最敢战的士卒,与最优秀的中下层军官。

  这些人放在江南,周梦臣就不准备要回来了。毕竟,在周梦臣的计划之中,海外也是一个战略发展方向。这些中下层军官在北边出头要熬资历,但是在南方就不一样了。

  毕竟,整个南方都缺少军事人才。而周梦臣挑选出来的下层军官,都是大同书院出身。军事素质还算是可以的。足够周梦臣用来充实未来的水师了。

  虽然水陆有别的。但是这年头陆军与水师之间的兵种差矣并不是太大。实在不通水性的退回北方不迟。

  只是嘉靖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