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八章 冯理的用意_奋斗在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周梦臣的科学方法-论,作为泾野先生打通理与事之间的桥梁来用,更是相得益彰。

  当然了,冯理并没有在这里过多言语。却将重心放在另外泾野先生提倡的另外一个观点,就是学天学仁。

  也就是说,做学问固然要学习圣贤之道,但是圣贤之道,更多是根基具体事务做出的判断,而今不去体会其中深意,反而刻板的去学习经书中的东西,根本就是缘木求鱼。所以,做学问一定要体会圣贤之深意,将他运用到实际之中。而且圣人做学问,何曾有经书?都是自己体悟所得传之后是,后是不知变通学之,皆是腐儒。更重要的是要学天。天之道,至公至正,无所不包。学天之道,乃是学圣人当初之法。至于学仁。

  仁之一字,乃是儒家之根本,孔孟之纲常。任何事情与仁字有违背,都是错。

  因为儒学从来不是用来杀人的。

  冯理这一番话,看似再讲泾野先生的学说。让后辈晚生们,了解一下关学先贤之风采。但是周梦臣却感受到了善意。凡是能称为大儒的学者,一般都是有自己的想法的。甚至可以说,一个流派之中,个人的思想也是有所偏重,并不会完全一致。

  关学从北宋发展到现在,能数出来大儒,最少十几人之多。每个人的思想都有一些差别。比如正统年间的薛宣。他也是关学中人,他的思想却更保守,几乎与理学没有什么两样了。

  冯理专门挑出泾野先生来讲,其中是有深意的。

  因为周梦臣思想一些短板,是可以融合入泾野先生一些想法,变得更加完善起来。而泾野先生在大明还是有分量的,虽然去世二十多年了,但好歹是近代人物,大部分大学者还是知道。

  这更有利于周梦臣的学问站住脚跟。

  另外就是冯理对学天学仁这一个概念特别强调了。

  周梦臣也是有所感悟的,比如学天,周梦臣这一些学问,可以说就是学天而得,科学本身就是观察自然的一种方法。至于学仁,在周能臣听了,却是别有味道。似乎是冯理对周梦臣关于关注前者,而是对心性之道,不大重视的一种担心。

  因为周梦臣所说的一套方法,几乎是谁都可以用的。没有什么好人能用,坏人不能用的。这仅仅是一个方法而已。所以,冯理特别向周梦臣强调,学仁,存仁心。未必是担心周梦臣做出了什么丧心病狂的事情,而是提醒周梦臣,他这方面是有缺陷,万一将来他的弟子,用这一套方法去做坏事,该怎么办?所以时时刻刻要秉承一颗仁心才是。

  当然了,这里面有太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甚至周梦臣有些觉得是不是自己想多了,但是一看冯理的淡淡的眼神,似乎有无数语言,就知道,自己决计没有想多。

  不过,冯理这般讲学,对周梦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