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22章 磨刀霍霍向秦氏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还是有些不痛快。

  他叫来上官仪,让他在韦氏的册封制书上加一个字。

  宸妃前加了一个皇字。

  皇宸妃韦氏。

  接着又让上官仪又起草了一道加封制书,给一直没名份的弟媳妇韦氏皇贵妃封号。

  上官仪都愣在那里。

  一后四妃,这新设了个皇宸妃,怎么还要再来个皇贵妃?

  那原来的秦贵妃呢?

  李胤却道,“原有贵淑德贤四妃号不变,但在此前增加两妃,分别为皇宸妃和皇贵妃,位在皇后之下、四妃之上。后宫皇后之下,第一等为二皇妃,第二等为四夫人,第三等为九嫔。”

  二韦一个封皇宸妃,一个封皇贵妃。

  而原本最为得宠的秦贵妃、秦淑妃姐妹俩,封号没变,地位却降低了一等。

  原本大家都以为,长孙无忌等被清洗后,秦贵妃就要封皇后了,谁知道现在出来韦氏这么一对姑侄女。

  可谓出人意料。

  不过想想北周宣帝宇文赟能同时册立五位皇后,现在李胤要在四夫人前加上两个皇妃,也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最关键的还是宰执大臣们的态度最关键。

  来济坚决反对,然后被踢去了西域波斯。

  而侍中李义府刚才劝来济说这是天子家事,他的态度非常明显,是完全站到皇帝这边的。

  中书令许敬宗一直没吭声,明显也不想违抗皇帝。

  至于说秦贵妃姐妹的舅舅崔敦礼,自来济被贬后,一直苍白着张脸,整个人都惊惶不定。

  这位左仆射,此时哪敢出头。

  枢密院这边,李绩程咬金苏定方牛进达诸位大将都不在京,段志玄和张士贵两将,虽说跟秦家关系不错,但在殿上却都一声中吭。

  一场廷议,并没有举行多长时间就结束了。

  继位快十五年的天子李胤,如今已经是彻底的掌握了朝堂权力,尤其是在彻底清洗了长孙无忌一党后,现在朝中并没有几个敢违逆皇帝的人了。

  毕竟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一票元老重臣可都被皇帝毫不留情的处死了,甚至株连各家族。

  如果是先帝李世民在位,大家还能进谏一二,毕竟李世民有宽宏大量,所以才有魏征、王珪等一票谏臣,也有萧瑀这样的嘴炮王者,反正皇帝并不会因言治罪。

  但李胤可不一样。

  第二天,翰林院白麻宣下。

  李义府拜中书令,许敬宗为左仆射。

  崔义玄授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拜相。

  袁公瑜授为御史中丞。

  薛元超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右仆射崔敦礼为太子詹事,罢相。

  这不亚于朝堂大地震。

  来济罢相、崔敦礼罢相,左右两仆射同时被罢相,一个贬去西域,一个转任东宫太子詹事,但谁都知道太子李象不受皇帝待见,这储位随时可危,更何况,崔敦礼那是晋王李贤的亲舅舅。

  李义府和许敬宗的官职调整,明显因为李义府在立二韦这事上更积极,所以被皇帝授为中书令,而许敬宗在殿上没吭声,改任左仆射有惩戒之意。

  崔义玄在殿上质问来济,结果马上从御史中丞升为黄门侍郎并拜相,另一个曾经亲自往黔州逼死长孙无忌的中书舍人袁公瑜也升为了御史中丞。

  薛元超升为书侍郎,拜相,这位先前也是中书舍人,他父亲薛收是李世民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卒于天策府记室参军任上,他的祖父薛道衡就更有名,隋朝的内史侍郎,同时也是当时名满天下的大诗人。

  当然,薛元超能够当上宰相,最重要的还是因为薛元超跟李义府关系好,而且他还是开元朝的文坛领袖,这文才文名那是家传。因为文才了得,所以他也是宫廷唱和的主要人物,跟皇帝关系也不错。

  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次虽然没长孙无忌被清洗那次厉害,但事情也不简单。

  许敬宗坐在书房,无奈的叹了半天气,最终还是提笔给远在吕宋的秦琅写了一封长信。

  信写完,许敬宗犹豫了半天,还是让人送出去了。

  担心什么来什么,又要起风了啊!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