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6章 朱医生的诊所_重走警途199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平时没有什么事情就是培训或者是自己看书学习,一旦有事情,那出差补助都是按照小时算的。你还别不好意思,因为公司找客户收取的服务费也是按照小时算的。

  眼看两口子都在这边发展的不错。老两口也过来了,一来是把快五岁的小孙子送过来。原来儿子两口子住的那什么白领公寓,两个人转身都费劲,哪有地方再放个孩子啊!

  这下好了,儿媳妇单位分了集资房。两室两厅!会客看电视有会客看电视的地方,吃饭还专门有吃饭的地方,这多好啊!

  老两口到了庆湖,一看花园小区,就更满意了,在沈城,花园小区还不多呢,这把房子盖在花园里的主意,也不知道是哪个聪明人出的。

  儿子刚到新单位得学英语,得学国外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成天的看书。

  儿媳妇那单位倒是不那么忙,但是那是国家的单位,有点儿啊!不像是原来在厂里,说句家里有事,不到四点就回去了,一个月30天,你20天有事儿都行,剩下的时间是周末、

  于是老两口就在庆湖住下了,别的天天接送孙子去幼儿园。还得是说占了儿媳妇的光,园区管委会机关幼儿园,费用不高条件好。

  老两口白天没有什么事情,就到处溜达,买买菜。至于远处,那是不去的,园区的地方在整个平洲看,还是有些偏的,在整个城市的东北角。别说是去市中心,就是去二轻街还得坐半个多小时的公交呢,这一来一回就得一个多小时!

  溜达溜达,这老大夫可就看出问题来了。

  园区里倒是有一家庆湖区第三医院。可是普通打工的,有个头痛脑热,磕着碰着,哪有上大医院的。

  也有一些小诊所,可是良莠不齐,医术先不说。人家就是得了个普通感冒,吃几片速效就能好的小毛病。这诊所倒是好,上来青霉素都不过瘾,上来就给人家扎先锋!这点小病都打先锋,以后真要是什么地方发炎了,感染了,那可咋办啊!为了钱啥都不管不顾了!

  老头连着几天都在园区的小诊所晃荡,最后做出了一个决定,他也要开一个诊所,开一个真正为老百姓服务的诊所。

  其实老头也是有私心的,虽说是儿子,媳妇工资都不低,可是家里还欠着饥荒!他可是看到了,这帮骗子和二把刀开的诊所可都不少赚啊!他虽然是退休了,可是身体还好,老伴也能伸把手,开个小诊所有什么的呢!原来下乡的时候他就当过赤脚医生,整个大队就有他一个大夫,还不是把啥事都处理得利利索索的!

  儿子儿媳也都对这个提议比较赞成,第一是他们确实觉得自己老爸一身医术要是就这么荒废了太可惜了。还有就是她们也看出来了,老两口在这边还是比较孤单的。因为平洲这边的东北人就比较少。而且打工的居多,都是小年轻,不想他原来在铁西,退休老头老太太都一群一群的。

  说干就干。

  儿子找朋友借了点钱,又找单位借了点工资。漂亮国人对医生还是非常尊重的,而且医生诊所在他们那里也非常多,所以老外们都非常支持,借了他一笔钱,每月扣工资还。

  而儿媳妇更牛,拿出她公公的主治医师的职称说话。直接套上了相关园区生活保障设施的政策,弄了点补助。

  小小的诊所可就开张了。

  医生不像是别的行业,年龄越大越值钱啊。别的不说,就朱老爷子往那一坐,那派头子也不是不是那些二把刀能比的啊!加上收费合理,能开便宜的药绝对不开贵的,医术也真好。

  朱医生的“便民诊所”很快就有了些名气。可是麻烦也就跟着来了。

  7080后的各位精英,混过产业园,开发区吗?园区外边的小诊所,还有诊所里的老大夫还记得吗?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