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六章 一语惊人_回到唐末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些难处。不过,宗仁左次郎却是早就想好了对策,叫来一名女仕,听着众人的诗句,然后都用汉字写在帛书上,挂起来,给众人品评。,

  只是,对马岛在倭国,比起泉州在大唐的位置还偏,而宗氏,也不过一群海寇土包子,就算是绞尽脑汁,又能做出什么好诗词?

  倒是让孟咸曲高和寡了。

  见状,孟咸也不再应景写诗,却说道:“说到诗词之事,孟咸,其实最佩服一人!”

  宗仁左次郎连忙问道:“参军诗作之作,已为当世精品,不知何人,还能受得起参军佩服?”

  “便是某家招讨使!”孟咸笑道,“招讨使平素不爱做诗词,即便是偶尔为之,也不愿公之于众。只是家中游戏。”

  “可偏偏这番不以为意,却最是能做出上品的好诗词来!”

  “哦?还请参军不吝吟诵几首?”宗仁左次郎连忙好奇地问道。

  “那某便说这一首吧……”

  孟咸开口一念,那名女仕,依旧用汉字书写在帛书上,一句一句地挂起来。

  见那帛书上,一句一句地挂出来: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孟咸话音刚落,那女仕已将辛弃疾的一首永遇乐写了出来。

  顿时一片较好之声。

  只是,较好的声音虽响,可辛弃疾在词中所用的诸多典故,若不是熟知中国历史,哪里知道来路?

  孟咸心里明白,却故意说道:“此词却是很秒,不知诸君觉得,这秒字出自何处呀?”

  听到孟咸相问,孟三心里只觉得一阵好笑,跟这些倭国人说这词,与对牛弹琴何异?只是,他也乐得看倭人的笑话,不吱声。

  而宗仁左次郎却不愿露怯,他视线往众人脸上扫过,想逼着谁出来对答一番。

  可这里面的典故实在太多了,一群人听的懵懵懂懂,哪敢出来献丑?

  就在这里,却见那女仕盈盈地朝孟咸一拜:“小女子见过参军,小女子对此诗作也是一见倾心,不知可否放小女子开怀几声?”

  听那女仕说出口来,竟然是字正腔圆的汉语,倒是让孟咸吃了一惊,还以为她是大唐流落在宗氏为奴,顿时,起了要救她出府的心思:“小娘子出身何处,为何流落此处?”

  那宗仁左次郎连忙分说道:“参军才华冠绝一时,弊府无有能与参军想和者。特往平安京,请这位藤原氏的才女子……”

  原来还是个倭人,孟咸心里顿时冷了几分。不过,一名女子,有此胆识,也是不错,他依旧很热情地说道:“小娘子请讲!”

  那藤原氏的女子盈盈一拜,依旧是那字正腔圆地、缓缓地说道: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等她一字一句地说完,却轮到孟咸和孟三惊讶了。

  两人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在倭国,竟然有这样以为女子。

  还是小看了这倭国人才!

  然而,让孟咸和孟三更吃惊的,还是在后面……

  回到唐末当皇帝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