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四章 全年收成_回到唐末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

  另外,还有每十斤一称,然后倒入铁箱子里,用压机压紧,制成茶砖的,则是卖给番商们,让他们带回去售卖的。

  只是,因为这些茶叶没有完全炒干,所以,发酵过程并未完全终止。等制成茶砖后,发酵会继续、继续……

  等他们在海上折腾几个月,一路运到印度和阿拉伯半岛,再又经过几个月转运,运到欧洲时,那茶会变成什么鬼样子,就谁也不知道了……

  不过,想想后世明清的茶叶被运到欧洲后,被英国人称为blacktea,大概,就是当年的英国人,喝到的茶叶,都已经发酵变色,成了黑漆马虎的模样吧!

  不过,不管他们喝到的是什么茶,重要的是,今年的茶叶贸易,为王延兴创造了差不多四万贯的收入。

  接下来的一个利润大户,却是成衣厂。

  原本在唐代,成衣本就是一门赚钱的生意。

  具体来说吧,假如是你自己买了布帛,请人做一套衣服,大概用个三、五百钱就够了,可如果直接买成衣呢?那就要一贯往上走!

  只是王延兴的成衣厂的最大的客户,却是扬波军。

  扬波军的军服,都是由王延兴自己的成衣厂来制造。

  这部分利润,不过是左手进,右手出,赚了跟没赚差不多。

  当然,也有往外销售的,只是,今年以来,扬波军大肆扩军,军服一造就几万套……连军服都造不赢,自然没多少产能被用生产民品卖钱了。

  毛纺织厂和船厂也跟这个状态差不多的。

  毛纺织厂所造的呢子布料,极收欢迎,只是,绝大部分产量都被用来做军官服了,只有少量的流出来,也落在各大家族手中……若非如此,章仔钧的那件外套,也没法在汴京卖那么高的价钱了。

  所以,毛纺织厂的效益虽好,也是没有多少真正的进项。

  造船厂也是如此,扬波军的水师也在不停地扩建,造船上的产能,也大半给了扬波军。

  剩下的产能,也供应给了两个合作社。

  卖给合作社的船,倒是有些赚头,不过,这种几千贯的收成,不说也罢!

  可是,这些就是王延兴收入的全部了吗?自然不是!

  谁都没想到,王延兴还有一个赚钱的门路,王延兴将他成为服务业!

  现在,在泉州、漳州、汀州、福州、建州,有很方便的马车可以租用,可是,谁又去深究过,这马车行的东家是谁呢?

  不用说,自然就是王延兴。

  马车租赁所带来的银钱,也是一大把一大把的……

  当然,这也拉动了王延兴另外一个工场的生产:马车厂。

  另外,货物、邮件递送,也是马车行的收入来源;再加上与马车行联营的客栈……王延兴在这条路上布局颇深了!

  只是,马车行的投资实在是太大了,今年的毛收入虽高,可还要真正的盈利,却还有段距离。现在马车行上大股的现金银钱,主要还是租车的押金。

  同样不被重视的,还有遍布各州县的酒楼,酒楼的盈利之所以被各家忽视,是因为大家看习惯了那百分之几百的利润率,看着这不到百分之百的利润率,有点看不上眼。可实际上,王延兴追求的利润率,也就在百分之五六十!

  这样的生意,才是长做下去的生意。象之前的那种超级暴利,注定了只能维持一段时间罢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点:供销社!这是王延兴在各州县、乡镇建立的零售网络。

  同样,供销社的利润率也是有限的,但是,只要想想后世的沃尔玛、家乐福,就知道,零售的总利润其实可以做得很高很高!

  在这个时空,这比收入,自然就落在了王延兴手中。

  看到这里,常规的收入,算是看完了。可在这长长的清单下,却还有一项收入,数额更加巨大。

  只是,这收入,却不太好拿出来说了……

  回到唐末当皇帝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