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一章 土地制度_回到唐末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土地,将会通过田税来进行差异化管理:按照每户的拥有的田亩数的多少,征收高低不同的田税税率。

  小块的自耕农自有土地,每户五亩以内……若是按照每户五口人来计算的话,唐代五亩地的产量,还不一定够其口粮的,所以,这种情况,免其田亩赋税。

  若是一户所拥有的田亩数大于五亩,小于十亩……当然,这样依旧算不上富足,却可以有些许余粮:对这种情况,每亩夏秋合计征收田税一斗……这个税率大概地相当于是二十分之一。

  这个税率依旧极低,就单户收获来说,基本上也就是聊胜于无

  而大于十亩而小于五十亩的,税率才开始正常起来:每亩夏秋各征收田税一斗。

  这个税率比起上一档位虽然翻倍,可总的来说,依旧不算高。

  可当每户的田亩数答道五十亩以上,而小于一百亩时,税率立即再翻一倍,达到了夏秋各两斗的程度。以大唐的平均亩产来说,这相当于交两成的税。

  这再翻倍后的税率,可就一点都不友好了!在这种税率之下,想招募庄客耕种,就有些划不来了。

  然而,当每户的田亩数,高于一百亩时,田税的税率要进一步高涨,达到每亩夏秋各四斗的程度。

  这种税赋下,再想招募庄客耕种,那是铁定亏本的买卖!至于自己耕种?一百亩需要的劳力可不少,平素的家庭,怎么会有那么丰富的劳力?

  听到这里,接下来的内容俆寅已经能接下去了:“所以,那些大户人家,要么继续隐瞒田亩,要某,分家!”

  “正是!”王延兴突然冷声一笑,“某倒是希望他们隐瞒田亩,那样,某便正好无偿地将那些田亩收为官田,拿来建官庄!”

  “那寺庙的寺田,和祠堂的义田呢?”俆寅继续追问道。

  “寺庙的寺田自然是要收田亩税的!”王延兴理所当然地说道,“至于祠堂的义田……祠堂的义田的存在,是为了资助家族中贫弱者,和供给私塾老师之用的,有了官庄后,这些社会责任已经不需要祠堂义田了。”

  “所以,原本捐给祠堂的人家,可以按照捐献记录,重新将田亩领回去。”

  “年代久远,查不到来处了,便一起收归为官庄!”

  王延兴每说一句,俆寅便要停下来思索一阵,等到王延兴说完后,俆寅已经停了好几次了。

  良久,他才终于从沉默中出来,对王延兴道:“继之此法甚善,准备何时实施?”

  王延兴对此,还没有十足的把握,而是有些苦恼地说道:“某现在正在泉州试行……不过,今时今日,泉州的失地农民大多进了官庄,自耕农很少,所以,对此政策收益者不多,而那些拥地很多的大家族的怨言极大。”

  “所以,此法在泉州实行以来,民议可并不如何美好啊!”

  俆寅听言连忙劝道:“对于那些人,可千万莫要太仁慈了!他们将土地都捏在手里,除了他们自己得利,于君于民都没有丝毫好处!谁要是敢闹事,那更是可以以重罚处置!”

  “某自然是坚持要执行下去的!”王延兴连忙点头道,“不过,徐武承受的压力却大了。”

  徐武为人有些太老实了,让他来做这种到人家碗里抢食的活计,他确实干得不怎么样。

  想到这里,王延兴突然又生出了一个想法,要跟俆寅商量……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无广告、破防盗版、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gegegengxin(按住三秒复制)下载免费阅读器!!

  回到唐末当皇帝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