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2章 出巡(二)_万历新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草原上除名:不光丁口没了,而且牲畜、女人、小孩子啥的立即就被其他亲近明廷的部落瓜分。

  草原上也不是没有人想过抢一把就跑,我跑到大漠深处你能耐我何?朝廷总不能兴大兵,赴绝地就为了出口气吧。但在最大势力顺义王搬进归化城了之后,有这般想法的都是独狼,顶天是小部落,边军收拾他们绰绰有余。有试着玩这一手的,都给边军中某些幸运的家伙送去了地和爵位。

  蓟辽总督梁梦龙的儿子梁忠,是右副都御史、理学名家耿定向的儿女亲家。此番朱翊钧北巡,主要经过的地方都在蓟辽辖区,梁梦龙当然要精心准备接驾事宜。

  朱翊钧提拔梁梦龙到蓟辽总督任上,是为其在隆庆时期巡抚山东时,就开始大力支持河漕改海运,政治属性属于坚定的改革派。

  果不其然,在王宗沐遭受弹劾,贾三近上奏钓鱼题本期间,梁梦龙作为蓟辽总督,漕运改革派的主力选手,大声疾呼,与守旧派磕到底——充分表现出了一个勇于担当,志在改革的大员形象。

  其孙女梁欣评价梁梦龙:“只把一个‘权’字顶在脑门,鬼神不忌”,这话其实没说错。若不是冯保早早就坏了事,梁梦龙的孙女梁欣在原历史上是要嫁给冯邦宁的,那她可就悲剧了。

  但仅仅以为梁梦龙就好权,则太过片面了,梁梦龙在朱翊钧看来,绝对够得上称一声“能臣、兴革之臣。”

  而且作为皇帝,朱翊钧才不管梁梦龙把什么顶在脑门上呢。他当时只看梁梦龙的履历就决定提拔他: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首劾吏部尚书李默,被夺俸;

  后来起复,坐京察拾遗,出为河南副使。黄河决口沛县时候,朱衡议开徐、邳新河,梦龙在河南完其役;

  升山东巡抚时,梁梦龙主张海运,不仅配合王宗沐完成了一次运粮十二万石的海漕,还写了一本著作《海运新考》。

  等梁梦龙巡抚河南时,朱翊钧已经登基了。宗室改革前,河南因为受到诸王欺压,盗匪多如牛毛。梁梦龙一方面按照新政发展生产,一方面落实宗室改革的地方政策,并施展辣手扑杀“黑恶势力”,几年内把河南治理的井井有条:“户可脱牖卧也”。

  如此干臣,焉能不大用之。

  梁梦龙见驾时一番行礼,寒暄时一番颂圣不必细表。朱翊钧温言跟他交流几句,就先问蓟辽军事部署和军队训练情况。

  梁梦龙先回奏了蓟辽兵力部署情况:沈阳驻扎新军多少;大宁驻扎多少等等,都由宁远伯所辖;原重镇辽阳还有兵三千,与沈阳呈掎角之势,乃整个东北地区的核心战力之类。至于蓟镇,乃张臣辖区,一万两千新军,分布在边墙附近不同驻兵点。

  讲完军队部署,梁梦龙建议道:“皇上,热河已经建省.这边墙又何必驻大军!不如主力前移,以塞罕坝为驻军新地。若皇上日后再次北巡,还能老住帐篷?臣以为就在那附近找一个河流纵横之地,建一个行宫为好——这新军驻地顺便就拱卫了行宫。”

  朱翊钧闻言一愣,心道:“梁总督这路越走越宽广了。”

  先不说行宫的事儿,朱翊钧笑问道:“乾吉之言甚得朕心,草原地广人稀,这点子人马撒进去,没效果。过些年鞑虏繁衍生息,再与汉民纠缠起来,这边墙却修到何处是个头?”

  梁梦龙闻言,笑着回奏道:“皇上早有韬略,却来考臣。大前年兵部就下了均令各边地可兴建棱堡。臣在口外试建两个,若有水源粮草,数百守军,万军难破!”

  “热河草原之上,不必建设大棱堡,能装千把人的足以。一堡可控百里方圆,百来棱堡,就能修到归化城了也。”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