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19章 石油、战争还有可爱的意大利人_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石油通道来源。

  二战轴心国中,意大利的殖民地利比亚就是极重要的石油产地。从1932年希特勒上台开始,在汉娜的指使下。德国政府就联合意大利组建的德意石油公司,在距离利比亚卡普加港南部一百多公里外的苏尔特盆地地区进行石油开采钻探活动。来自后世,经过充份准备的汉娜。手中拥有极详细的利比区油井的经纬度坐标数据。要找到最佳的崛井开采点并不难,难的仅仅只是挖崛深度和开采出石油后如何将其运出的问题。

  二战前的意大利。同样是个需要进口大批石油的国家,一年的进口量约在两百万吨以上。对于在利比亚开采石油,同样也是兴趣极大。德国人主动上门提出在利比亚帮忙勘探石油,自然兴趣满满。

  虽然德意在奥地利问题上多有龌龊,但是国家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敌人或朋友。墨索里尼政府对德意联合出资的德意石油公司在利比亚勘探石油的开采工作一直是大开绿灯,更何况早期的堪探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本投入,过三分二都是德方出资的。利比亚油田的开。德国的投资占了过百分七十之多,但是产出石油利益的分配,双方地是五五分成。

  1932年年末德意间进行在利比亚堪探石油的秘密谈判,1933年起,德国先是单方面出资,在利比亚的卡普国港的东南部地区开始修建配套的基础设施。这一项基础工程的建造工作,一做就是四年,其间耗资无数。1937年六月时,才开始在选好地点进行钻井工作,到了1937年九月。当齐柏林号航空母舰下水,第一口油井开始出油,而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周边地区更有数十口油井开始6续出油。

  之所以用了四年的时间才打出第一口高产油井,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利比亚地区是个落后的沙漠国家,前期的基础工程配套设施近乎无,一切只能从头做起。其次是早期的石油钻井技术还不够成熟,当时最大的开采度不过一千八百米,还需等待更深的钻探开采技术的进步。

  而第三个原因却是德国人自己有意地在拖延。

  所谓的小儿持金于市,1936年前的德国,国力依旧不足以完全防备边上的意大利“黑吃黑”吞了他们在利比亚的石油利益,而利比亚本身就是意大利人的殖民地。在德国能够绝对地压制住意大利,逼其老实地“听话”前。汉娜也不敢过早地泄露油井的具体的钻探地点所在。而为了能让意大利人老实地合作,在石油利益上双方也是签订很公平的分红原则。但就算是这样,德国对意大利这个“面条”盟友,仍然是防备有加。直到德国自认国力军力有能压制住“不老实”的意大利人后,在利比亚钻探那些油井才在短时间内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