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八五章 仁慈皇帝 心狠皇帝_李佑的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个人,一个叫李大,一个叫王二,平时都以种地为生,关系很好。有一年发生旱灾,地里颗粒无收,李大家没有余粮,一家人饿得奄奄一息,只好到王二家去借粮,王二送了一升米给他。李大一家人靠这升米活了命,非常感激,就跑到王家去道谢。

  王二做了好事,心里也高兴,说这样吧,我再送你一升米。李大喜出望外,千恩万谢地带着一升米回了家。

  如此几次三番,李大陆续从王二那里拿回了一斗米,可是王二家余粮也不多,最后只好说粮没了。李大很不高兴,逢人就说王二小气!这话传到王二耳朵里,他也气坏了。本来关系不错的两家人,就此反目成仇。

  所以说,明智的人济人一时,不济人一世。别人危难时是应当施以援手,但适可而止,切不可让对方产生依赖心理。

  李佑如果无偿的给钱给对方,那么对方就会产生依赖的性格,如果有一天李佑不给了,那么这些人会从崇拜变成愤怒,甚至是恨意。

  李佑用的是以工代赈的手法,当然了,以工代赈不是李佑的手段,早在宋朝就已经用了,宋朝一共发生了874次较大自然灾害,平均一年发生次。其中水灾193次,旱灾183次,雨雹灾101次,风灾93次,蝗灾90次,歉饥87次,地震77次,疫灾32次,霜雪灾18次。

  如此频繁的自然灾害,促使宋朝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赈灾制度。

  1072年,江南一带发生饥荒。朝廷下诏,从司农寺调拨了10万石常平仓粟,发到灾区,由当地官员招募灾民疏浚河流。这样一来,灾民可以靠自己的劳力挣一碗饭吃。在那以后,宋朝形成了在灾荒之年兴修水利的制度。灾民以工代赈,能够有尊严地活下去;国家得到了水利工程,又避免了灾民四处流窜。

  这也是为什么,宋朝频繁的大灾,但很少爆发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

  李佑给了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他们自己靠自己活在长安,活的有尊严,活得有自尊,这比什么都好,他们只会更加卖力的支持李佑。

  如果有人不卖力工作耍滑头,反而会有卖力工作人去骂对方,但是如果你无偿给的话,那就不会有人去骂那些耍滑头的人了。

  除了火折子工厂和香水工厂,李佑还准备在青龙坊建造一座玻璃厂,只是这烧制玻璃需要技术,所以这个厂一直都在搁置,不过,李佑也不着急,香水厂和火折子厂已经够用了,玻璃厂慢一些也好,这个时候,玻璃还是水晶,价格还是不能落下来。

  而且李佑玻璃厂中的所有的玻璃饰品都会出口到外邦,不会在大唐中卖,这是为了控制大唐的玻璃饰品。

  对了,李佑还在青龙坊中弄了一条书街...这条书街的书局,比外面卖的书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