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4 想法_我的深海渔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养殖技术却又确确实实被列入到了海洋种质工程四大主要地方特色水产养殖品种之一。

  项阳现在如果搞个银鲳鱼的养殖基地话,上边可以获得政策的扶持,下边能够获得村民们的支持,一旦要是培植成功了,那更是第一家做银鲳养殖的,所能带来的丰富利润,那是非常恐怖的。

  甚至项阳有可能借此,一跃成为国内的水产供应巨头。

  当然,这个念头目前还只是项阳脑袋内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

  要是没一定的把握,项阳是绝对不会真正尝试去实现这个想法的。

  东海银鲳作为我国传统重要的渔业资源,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人开始了前瞻性的部署。

  自2000年起,宁波大学、海洋与渔业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浙大及多家企业,相继承担了银鲳攻关研究的重任。

  银鲳人工繁殖技术研究,银鲳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银鲳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银鲳规模化技术研究等科技项目一直研究了十多年,科学家们突破了无数道的技术难关,但每攻克一道难关后,总能够再遇到更多新的难关。

  2015年上面专门设立了重大科技专项“银鲳产业化前期技术研究与示范”。

  这个项目由宁波大学主持,联合浙大等四家单位共同承担,产业前期研究计划5年,投入的人力物力无数。

  生物学家与科学家们经过不断的努力,明确了养殖银鲳的性腺发育、生殖周期与有效积温,结合营养和光控技术目前确实初步实现了银鲳鱼的人工繁育。

  并且科学家们还发现了水母是银鲳的特效营养源,明确了银鲳对水母的特殊营养需求。

  生物学家们也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技术,成功筛查、得到了银鲳鱼的30种重要的脂质标记物,成功克隆了养殖银鲳生长和脂肪代谢相关的基因。

  但一直到2017年,人工养殖的银鲳鱼都还直停留在实验海域内。

  这是没办法的。

  因为这是银鲳鱼的生活习性所决定的。

  银鲳鱼是近海暖温性中下层鱼类,它们的栖息第一般在三十米以下的深水区域。

  偏偏,银鲳鱼又喜欢在早晨、黄昏时游动到水的中上层。

  最不好解决的是银鲳鱼还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洄游现象,冬季需要在外海深水区越冬。

  每年春季,随水温的回升,各越冬场的鱼群会按各自的洄游路线向近海游动。

  其中最为鲜美的东海北部外海的越冬鱼群一般在4月开始,随暖流的增强向西—西北方向移动。

  到了4月上中旬,舟山渔场和长江口渔场的银鲳鱼鱼群明显增多。

  有时候,银鲳鱼群还会迅速向近岸靠拢,分别进入大戢洋和江苏近海产卵。

  成年银鲳鱼酷爱摄食水母、底栖动物和小鱼。

  幼年银鲳鱼则一般只摄食小鱼、箭虫和桡足类的海洋生物。

  这一大堆的条件加起来,项阳觉得银鲳鱼的饲养程度比大黄鱼还大得多。

  摇摇头,项阳将这个暂时还不太现实的想法赶出自己的脑海。

  养殖银鲳鱼的事虽然是好事,但真正要去实践,那还是先等科学家们将真正能够适应野外生存的鱼苗培育出来后再说吧。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