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六十五节 援助(下)_伐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刻,尚可喜和尚之信父子也基本商议确定了广东藩的出路和对策。当初两江战事方起时,尚之信就急不可待地要发动兵变,把他父王软禁起来,然后高调反正,一举杀入江西。但老谋深算的尚可喜压住了急躁的儿子,一直静观时局。

  所以一直到蒋国柱、张朝先后兵败,解散了军队,被迫流亡入川的消息传来,尚之信依旧没有发动政变,广东也没有反正重归大明。

  “父王,董卫国已经起兵靖逆了,我们该怎么办?”得到江西的最新动向后,尚之信急不可待地来找尚可喜。在尚之信看来,他父亲那种一味的两面下注,只会让尚藩失去最好的扩张良机:“父王,必须要下决心了。要是父王看好耿精忠,我们就反正,攻入江西;要是父王不看好耿精忠,我们就要旗帜鲜明地出兵福建讨逆。”

  “急什么?你也老大不小了,这么惶急怎么做得了大事。”尚可喜不满地斥责了儿子一声:“这些事为父早就知道了。”

  作为两面下注这门技巧的宗师级人物,尚可喜不慌不忙地拿出来一批旗帜给儿子看,这些旗帜共分为三种,其中一种上写着“荡逆”的字样。

  “兵凶战危,事关本藩前途,全族的生死安危,如何能不顾一切地赌大小?而且你忘记了,我们背后还有一个平西王呢。除了平西王,还有延平郡王,最近郑家的海船不断在本藩周围窥探,那郑经小儿难道会安什么好心吗?”尚可喜一边说,一边把第一种旗帜展示给儿子看:“还要继续观察一阵,才能知道该不该看好耿精忠。但最关键的是,除了观察耿精忠,我们更要仔细斟酌该不该反正。现在局势尚未明朗,我们绝对不能草率行事。而这面‘荡逆’的大旗,无论广东反正与否,都可能用得上。”

  尚可喜的意思就是让尚之信先领兵去福建、广东、江西三省边境,如果耿精忠的形势看好,而且明军的势力大,那尚之信就应该果断打起明军旗帜,率兵杀入江西,荡平董卫国这个逆贼,至少先替广东把赣州拿下来再说;反之,若是清军势大,耿精忠节节败退,那尚之信就应该留在清廷这边,攻入福建去荡平耿精忠这个逆贼,把尚藩的势力发展到闽西南。

  除了这面两用的“荡逆”军旗,尚可喜给他儿子准备的第二种军旗上写着“援赣”二字。见儿子面露不解之色,尚可喜就耐心地面授机宜:“或许耿精忠对董卫国会有优势,但总体来说还是清兵势大,那你就要打起这面旗帜来,以清军的身份杀入江西,从董卫国手里夺取领地。”

  既然依旧是清军,那自然不能用“荡逆”而是“援赣”了。

  尚可喜给儿子准备的最后一面旗帜是“援闽”。在大形势有利于明军,而小形势不利于耿精忠的情况下,尚之信就需要在战略上反正归明,在战术上伙同董卫国攻打福建。尚可喜和郑经、赵天霸的选择不谋而合。

  “为父必须要坐镇广州,以免给平西王或是延平郡王留下可趁之机。”尚可喜手下并没有一个人如同郑经的陈永华那样既有才干、又可以完全信任,所以尚可喜只能把见风转舵的权利交在了儿子手中。不过尚可喜思来想去,两面下注做到他这种地步,也就是登峰造极、无懈可击了。

  在尚之信离开广州前,尚可喜再三叮咛:“首先要确定是清兵势大还是明军势大,然后再确定是福建好打还是江西好取,最后酌情打出一面旗子来。千万不要心浮气躁、莽撞行事。”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