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43章 会议_我在大明造航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沟通,达成了一个共识。

  虽然无法持续对这些恶霸给予重刑,但是却可以在某一个阶段来一波严打,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这样既可以降低整治成本,又能起到一定的效果,还可以避免大华陷入暴政。

  总之,这是当下一个相对比较适合的办法了。

  “必须改变下当前的土地政策,只有放开了土地买卖,我们才能够加快城市化的进程。陛下不是说了嘛,要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可以快速的推动经济发展。”

  农业部副部长曲原说道。

  城市化是当前大华的一个主题,目的是要增加城市人口数量,减少农村人口,让更多的人到城市居住。

  人越多的地方,协作成本越低,经济才发展的起来,这是自古不变的规律。

  吴长庆前世所处的时代,到处都是都市圈,城镇化都将近七成,国外更高。

  这都是历史的选择,吴长庆并不是很清楚当中的根本原因,但是他却知道城市化,发展大都市圈绝对没错。

  所以,他便提出了要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放开了土地买卖,恐怕又会出现新一轮的土地兼并。”

  “活不下去的时代才需要担心土地兼并,咱们大华的粮价已经持续三年走低,储备粮都已经快要发霉了。在城里随便找份工作,一个月的工资都可以买一年吃的粮食,还需要担心土地兼并?”

  “但是,在城市里生活成本高,不是所有人都撑得下去的。没了土地,这些百姓可就没有了退路。”

  “所以,我们下一个议题就应该是如何降低农民在城市的成活成本。”

  “现在的土地政策,是陛下亲自制定的。”

  “与时俱进也是陛下说的,以陛下的圣明,他不会纠结这一点。需要改变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的改变。”

  会议的内容有很多,争论也有很多。

  最终,会议的总结送到了吴长庆面前。

  其实大部份人都倾向于改革,只不过担心吴长庆的态度而已。

  而吴长庆没有那么矫情,不会为了维持自己的‘英明’就固执的坚持自己的政策,他可以随时改变。

  作为一个后世人,他非常清楚制度僵化的危害。

  后世分析大明为什么会灭亡的学者中,有非常多的角度,其中有一个角度就是说大明的制度太过于僵化,是大明灭亡的主要原因。

  其分析,听起来也挺有道理的。

  时代在发展,不同的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一个国家,不怕偶尔出现个错误的政策,就怕失去了更改政策的能力。

  吴长庆没有完全批准农业部的建议,而是提出了一个‘试点’的要求。

  政策更改后效果好不好,这个很难预测。

  一次性全面更改的话,影响太大,那就干脆选个地方来作为试点呗。

  可以选一个市,也可以选一个省,其他地方保持不变。

  一两年后再去调查,发现效果好就全面改革,发现效果不好就立即停止止损。

  大华是一个超级大国,试点这个概念必须推广下去。

  否则的话,一个糟糕的政策,就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我在大明造航母最新章节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全文阅读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txt下载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手机阅读: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1043章会议)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我在大明造航母》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