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章 视察兵工厂_我在大明造航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千斤,需耗铜两千余斤。”

  工匠回道。

  他这么一说吴长庆就懂了,现在铜可是流通的货币,两千余斤铜大概可以铸成2000贯铜钱,也就是两千两银子。

  两千两银子造一门炮实在太贵,他们现在暂时还用不起。

  “刘宝均,你先想办法采购些铜,能造多少算多少,钱我来想办法。”

  吴长庆吩咐下去,以后他们肯定要去攻打一些坚城,没有大炮是绝对行不通的。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他对士兵的性命比较看重,不舍得拿士兵的性命去填,去换取胜利。

  即便不是攻城,作为一支热兵器军队,大炮也绝不能少。

  现在吴长庆占的地盘还是太小,缺乏资源,造不了几门炮,否则他现在就想把榴弹炮弄出来。

  炮兵部队是必须有的,而且现在就需要开始培养专业的炮兵。

  “是。”

  刘宝均记下了。

  巡视了一遍,吴长庆把那些核心的大工匠召集了起来,赏赐了几个速度快,手艺好的工匠一些银两,并且给他们封了个从九品的典吏,以示对他们的重视。

  这把那几个工匠激动的热泪满盈,这个时代工匠还属于贱籍,社会地位极其低下,根本就没有做官的资格。

  吴长庆给的不是一个官职,而是给了他们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要知道,朱元璋制定的户籍制度里规定,户籍是要传承下去的。也就是说,工匠的儿子以后就只能做工匠,别说是做官,就是改行都不准。

  士兵籍的人的儿子以后就只能当兵,也不准改行。

  这种脑残的制度,吴长庆也不知道朱元璋是怎么想的。

  一些士兵的后代胆小怕事,但因为这种制度也只能当兵。一些工匠的孩子天资聪慧,但也不能读书科举。

  自古以来汉族都信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种户籍制度可以说是令百姓积压了无数的不满。若不是因为这种原因,李自成也不可能登高一呼就从者数万。

  说到底,大明已经积攒了上百年的弊端,此时只不过是彻底引爆了而已。

  “只要你们好好干,用心干,为我军制造更多的武器,我绝不会吝啬封赏。这次封赏只是一个开始,以后我还会封赏更多的工匠。在我的地盘里,你们的子孙后代也可以念书科举。”

  吴长庆对工匠的重视,甚至超过了对那些官员的重视。

  因为这个时代真不缺当官的人,但是却非常缺工匠。他以后要建设美好世界,不可能自己拿个锤子去敲敲打打,主要还是要靠这些工匠。

  他不但要提高这些工匠的社会地位,还要提高他们的收入,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

  “吴将军真是我们的青天大老爷,我们的活菩萨.......”

  众多工匠纷纷跪下叩谢,这种被认可的滋味,非常令人感动。

  当然,吴长庆制定这样的政策可以获得工匠的拥护和爱戴,却也会遭到读书人群体的反感抵制。蛋糕就那么多,有人得利就一定有人有损失。

  这个吴长庆暂时顾不了那么多,这种矛盾他需要慢慢去想办法解决。改变一个社会不是件容易的事,吴长庆只能一步步来。

  步子迈的太大,容易扯着蛋。

  像土地改革这种事,他现在就不敢去尝试,否则那些大地主会毫不犹豫的造他的反。

  我在大明造航母最新章节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全文阅读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txt下载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手机阅读: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37章视察兵工厂)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我在大明造航母》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