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17章 电报出现_我在大明造航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工人来说,肯定要更幸苦些。

  随着电灯的普及,第一批作息颠倒的人类即将出现。

  当某个工厂率先安装好电力照明,尝到了甜头之后,其他适合加班的工厂,纷纷开始抢着要安装电灯。

  一时间,电灯成了大华日报上的热词。

  很多人,哪怕是看了报纸也完全不理解那个灯泡为什么会发光,但是这也不重要,反正百姓知道这玩意是用来照明的就可以。

  照明,这是民生方面的运用。

  而在军方,大华已经在搭建从南京到上海的电报线。

  有线电报的技术其实并不难,只是一般人很难想的到而已。

  在原历史中,在电刚刚被发现后不久,就有人想到了可以利用电流恐怖的传递速度来快速传递信息。

  只要用二十六根电线连接两地,每一根电线代表一个字母,然后一端通电,另一端就会有反应,从而传递信息。

  通电,产生反应。

  原理很简单,但却很重要。后世无数看起来极其高端的科技,用的基本原理都还是这个。

  只不过,这个方法有点费电线,没有使用价值。

  理论依据有了,接下来的人都是在想办法降低成本,研究如何减少电线的数量。

  然后,一个叫莫尔斯的画家,就发明了最原始的编程。

  他觉得,通电可以代表一个信号(0),断电又可以代表一个信号(1),通电的时间长短,又是一个信号(2)。

  那么,这三个信号就可以组成无数的代码。比如000就是我,001就是你,0010102就是马.......

  理论上,这三个不同的信号无限组合就能代表所有的文字,甚至是更复杂的信息。

  这样,只需要一根电线,就能把所有的信息都传递。

  只需要事先编写一本代码就行,规定什么信号代表什么单词即可。

  传递信息的原理都一样,只是方法更方便而已。

  事实上,还可以再简化。

  后世的代码,只需要0和1两个数字即可。

  吴长庆知道这个思路,所以都不需要耗费科技点,直接把研究电报的人叫来,告诉他们这样弄,他们一个个顿时茅舍顿开,然后对吴长庆各种膜拜佩服。

  如今,军方已经对大华字典上的每一个字都进行了编码,然后一口气印刷了一千本。

  因为,他们对这个东西太重视了。

  打仗,情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历史上有无数次败仗,都是因为情报传递不及时导致。

  而有了这电报,再也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以前边远地带发生叛乱,光是消息传回京师就要几天,甚至是十几天,耽误事情。

  而只要有了这电报机,边远地方一旦发生叛乱,一封电报发出,南京可以瞬间知道,然后立即发兵,将损失降到最低。

  六月,从南京内阁到城外第一师驻地的第一份电报成功发送。

  电报内容只有几个字,立即发射信号。

  第一师电报室根据闪耀的信号,记录下了代码,然后对着电码本一一对照,成功得到信息。

  信号弹升空,南京城内的电报室顿时发出了无数欢呼声。

  这意味着,电报成功了。

  我在大明造航母最新章节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全文阅读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txt下载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手机阅读: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717章电报出现)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我在大明造航母》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