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十二节 老狐狸_还看今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银台搞过乡镇企业的改制,嗯,东方红集团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吧?我也很羡慕。”夏侯通放下资料,安详的道:“但我还是要说,你说遇上了好的领导,因人成事的因素很大,如果没有你的全力推动,如果没有当时你们县里领导的支持,市里领导的首肯,东方红集团改制是不可能的。”

  沙正阳也承认夏侯通所言属实。

  东方红虽然在自己手中创立,并迅速发展起来,但是事实上在自己离开银台来宛州时已经面临着一场危机。

  当时酒业市场尚未完全稳固,却遭遇了全方位大面积的挖角,从宁月婵、焦虹、毛国荣、高柏山,到董国阳、胡文虎、宁月凤,甚至连何维、杨科这些人都被直接下狠手挖人。

  如果不及时拿出应对方略,恐怕刚刚建立起来的东方红酒业就有可能跌入深渊,所以沙正阳才努力促成了银台县委出台了东方红集团的改制政策。

  这也得益于时任县高官的朱凤厚和市高官的黄绍棠在这一问题上的开明,使得东方红集团的改制得以顺利实施。

  而这一措施也直接激发起了东方红集团管理层和广大持股职工,使得东方红集团在这几年里一直以一种超高速的发展势头增长。

  夏侯通说到的因人成事这一点也很关键,如果不是黄绍棠和朱凤厚,换了思想保守一些领导当政,或许就是另外两个情况了,说不定东方红酒业也就成了昙花一现,而宁月婵、焦虹和高柏山、毛国荣他们也早就成了其他某家私人企业的老总了。

  现在的关键就是缺乏法律政策依据来支持,对于雄心勃勃敢于创新的领导来说,他们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但是像夏侯通这样已经时日无多的角色,他愿意么?

  沙正阳心中忍不住暗叹,看样子夏侯通是真的打算要保守治疗,熬过这两年,问题是真阳的发展也许就要被耽搁了,而单纯依靠外来投资拉动本地经济发展,却对内生型的企业冷眼相对,这样做意义何在呢?

  “夏侯书记,我承认您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我们党的干部都囿于形势,都只想不承担任何风险的去安步当车按部就班,那像我们真阳,我们宛州这样的地方又哪里还有希望去追上沿海地区呢?”

  沙正阳此时心中也是无限感慨,想到这种情形,真还不如早点走人算了,省得窝在这里徒耗时间,浪费人生,所以语气里也有些不太客气了。

  夏侯通也听出了沙正阳话语里的揶揄和不忿,他笑了笑,“正阳,你好像有情绪啊,我可没说不支持你的这个改制方案,但是我们不能低估改制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可能引发的各类反应,嗯,我的意思是,我们需要综合评估各种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和来自上面的态度,所以需要做好各种周全准备,如果能够找到一些示范性的东西来佐证,我想我们底气会更足一些。”

  沙正阳微感惊讶,抬起目光,这家伙是在玩缓兵之计,还是真的有这个胆魄?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