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6章 保举一人_替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枢之前的改革已经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

  洞庭钟相打着之前王贵妃下令勤王的名义汇合一群水匪聚啸一方,随时准备北上。

  山东贾进虽然失败,可沂州徐进、青社张先、水鼓刘大郎、望仙高托山、莒县徐大郎、东海张夔在冬日到来后都以勤王的名义大起。

  有人说接到了太子赵桓的谕令,有人说接到了两广大元帅赵楷的号令,还有不少人干脆说是官家被赵枢绑架,他们才是大宋的忠良。

  这些人以往肯定是不堪一击,可这次他们的背后明显有不少地主在响应,又不得不让人小心警惕。

  李纲坐镇中枢,明面上负责全部的军事,让众人都对这位信任的太宰非常揪心。

  平心而论,李纲的军事也没到一点都不会的地步,他之前在西夏和燕云都积极参赞军事,也多少学到了一点东西。

  可军事理论这种东西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军队中又存在很多必须多年行伍才能了解的潜规则冷知识。

  赵枢放心地将大宋的精华禁军都弄到北边,中枢禁军脆弱不堪,李纲和现在的枢密院知院黄裳又都是文人,包括赵佶都为他们捏了把汗。

  已经彻底放权的赵佶胖了不少,跟高俅站在一起特别像兄弟俩,他这几天每天都跟赵枢一起打游戏,手艺已经越发娴熟,今天难得询问了一下此事。

  “五郎啊,守内虚外,守内虚外啊。

  当年唐明皇对安禄山如何,安禄山又对唐明皇如何?

  武人骄横,难以控制,若是不多多控制,他们练出自家兵将,只怕要有大难咯。”

  赵佶的担心反应了这年代大多数宋人的固有观念。

  这种思想也大大影响了宋军的战斗力。

  赵枢对此事倒是想的很开:

  “父皇教训的是,孩儿倒要好好琢磨一番。”

  赵佶微笑着连连点头。

  一阵寒风吹过,他重重咳嗽一声,嘴角又渗出一点点的血沫,不禁皱起了眉头。

  泰山一行,赵佶虽然没有受什么外伤,可两个儿子的反叛和理想的破灭还是让他受了很严重的内伤。

  退位之后,他多次换便装在开封的青楼留恋,听楼中众人议论,都说道君皇帝倒行逆施,登基之后没有做过一件好事,任用的蔡京、杨戬等人也都是天下少有的奸佞。

  如果是一人说也罢了,主要是市井人人都这么说,还有不少出来鬼混的文官也如此嚼舌,听得非常难受,索性干脆缩在宫中。

  虽然病情没有根本的好转,每天还在吐血,可这些日子似乎想开了。

  “咳,为父得多,多多活几年。

  不然千载之下,又得有人嚼舌根说是五郎害了朕。”

  “这倒不妨碍,千载之下的人不管说什么我也听不见了。”

  “呃,就算不为了这个,为父也想多活几年。”

  “……”

  平心而论,赵佶虽然是历史上的著名昏君,可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