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二三章 大义凛然的扩张 五_铁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准备发起规模宏大的渡江大决战,计划以六路联军、近二十万大军的庞大实力,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击溃已日薄西山的老对手刘文辉,把他赶到贫瘠的西康去,尽数收回富庶的川中和川西南二十余个县、市,从而实现“四川的统一与和平”,巩固以刘湘为首的巴蜀新政权的统治。

  联军各部将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对刘湘心中非常忌惮的川北红军不屑一顾,力主“先安川后剿匪”,充分把握红军后撤的有利时机,尽快发起全线的渡江决战,彻底将刘文辉的势力从岷江西岸铲除,消除这个“为乱巴蜀多年”的心腹大患。

  经过半个多月的数次大规模交战,刘文辉步步后退,损失惨重,总兵力已从鼎盛时的十三万余人减少到现在的八万,全线退过岷江,彻底丧失了战役上的主动。

  联军中的邓锡侯部收获最大,不但一举夺回了梦寐以求的成都,还乘胜追击,连克双流、温江,将刘文辉西线部队赶到老巢大邑的屏障崇庆(今崇州),占据了繁花似锦、税赋丰裕的省城成都和周边大片土地;李家钰部也不甘落后,连克成都郊外的文星、正兴、黄渡三个富裕大镇,直追到岷江东岸,兵锋直指新津;联军主力部队负责中路攻势的刘湘部三个师,在猛将唐式遵、潘文华的率领下,所向披靡,完全占领了岷江东岸的眉山至彭山一线,只需一个冲锋,就能渡过岷江,占领刘文辉的中路指挥中枢彭山和富裕的眉山;兵强马壮的王瓒绪部也顺利击溃刘文辉的两个主力师,追击到嘉州至五通桥东岸,与刘文辉西路军主力隔江相望。

  整条两百公里长的战线的对峙双方,基本上都沿着岷江这条天然的巨大战壕,分配和布置兵力,非常巧的是,从北到南的所有县城,竟然都建在岷江西岸,从北线的崇庆和新津,到中线的彭山和眉山,再到南线的嘉州和犍为,这六个富庶的县城均坐落在岷江西岸,怎么不让打到东岸、胜利在望的各路联军垂涎三尺?

  在这种情况下,刘湘哪怕存有再多的顾忌,也无法阻挡各路联军将领高昂的斗志和熊熊燃烧的战斗**。

  下午五点五十分,经过反复权衡,刘湘终于做出重要决定:八月一日上午七点,联军各部立刻分头齐进,展开声势浩大的渡江大决战,誓将“巴蜀叛乱之元凶”刘文辉残部彻底歼灭,随后响应中央政府和蒋委员长的号召,挥师北进,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张国焘、徐向前红军,最终实现收复川北、统一四川的目的。

  七月三十一日晚上九点,岷江西岸夹江县城,刘文辉三路大军前线总指挥部。

  提前获得密报的刘文辉紧急召开军事作战会议,麾下将校云集,济济一堂。但令人担忧的是,众将神色紧张,战意全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