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四十六章、(修改重发)_觉醒,我的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招牌可以省很多事情,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另外“汤达人”是名副其实的本土国货,可以起到带头的作用。

  李锦堂先生坐船来首都,速度很快,见识到了样品,以及详细的制造流程,听闻了汤皖的设想之后,立即答应合作。

  由“李锦记”出资,汤皖出技术,在首都共同建厂,汤皖占股51%,“李锦记”占股49%,合约一签,立刻就破土动工。

  酸水解法的工艺相比较于后世,还是比较落后的,但也有好处,便是工艺简单,对设备的要求不高,所以两个月工厂就建立完毕。

  第三个月,“汤达人”味精横空出世,在经过详细的成本运算之后,汤皖把价格定到了“味之素”的一半售价,便是如此,利润依然高达30%,可见高端调味品的暴利。

  而且,在前期的宣传上,汤皖也是亲自操刀,运用名人效应,亲自带货,在报纸上撰写文章,进行宣传,用实际行动喊出了“国货自强”的响亮口号。

  得益于“李锦记”的全国销售渠道,又有汤皖代言,“汤达人”味精很快被大众熟知,有些高端饭店用过一次“汤达人”味精之后,立刻就弃了“味之素”。

  原因很简单,两者效果一样,但是“汤达人”味精售价便宜一半,孰好孰坏,不用多说,老百姓的选择就是最好的答案。

  “味之素”遭遇了滑铁卢,这是曰本媒体给出的评价,在华夏市场,“味之素”的份额不断在缩减,高端调味品市场,仅过了一个月,就从之前的100%垄断,到现在的在华占比不足20%。

  这还不算,汤皖还打算去国外建厂,挤压“味之素”的海外份额,第一站就选择了霉国,为啥呢,因为汤皖要为后续的“青霉素”生产做打算。

  味精的生产是可以放在国内的,因为其没有什么技术门槛,纯粹为了赚钱,引不起许多人的觊觎。

  但是青霉素就不一样了,若是放在国内,定然不妥的,这是一个跨时代的产物,是各国的战略物资,国内无法给予保障。

  但是在霉国就不一样了,霉国是一个纯粹的资本市场,到时候再搭上一个资本大鳄,想必不用汤皖多说青霉素的重要性,资本大鳄就会把青霉素接下来会遇到的麻烦,彻底荡平,牢牢的把控在手里。

  当然青霉素是后话了,不过眼下却是出现了一个大问题,“汤达人”味精的迅速扩张,导致产能不够了,这给了“味之素”一丝苟延残喘的机会。

  所以,汤皖与李锦堂商议,再建一座工厂,地点汤皖选在了山城,这一座工厂将会是亚洲最大的味精制造厂。

  因为,汤皖必须亲自去一趟山城,拜拜当地的码头,只要搞定了山城的老大,谈妥了利益分配,工厂才能建造。

  然而,汤皖的山城之行,还未开始,就接到了一则诉状,“汤达人”味精被“味之素”给告了,理由是盗取味精的制作工艺。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