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章:他这个人(二)_生之极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定了决心。

  这位师兄叫陈岩,比他早两届。毕业后在本市一家景观设计公司上班。扎实的设计功底让他很快在公司里如鱼得水,不到两年便升为主笔设计师。

  城市迅猛发展的势头,让他看到背后的无限商机,打算辞职另起炉灶。一个人单干,困难重重,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还在读研的好兄弟姚宇蓝。如果姚宇蓝答应和自己一起干,他相信凭两人的实力一定可以把工作室办起来。姚宇蓝的父亲是做生意的,资金找他老爸帮点忙应该没问题,于是他打电话先试问一下,没想到姚宇蓝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两人说干就干,马上辞职、退学,开始筹划他们的设计工作室。

  姚宇蓝在父亲那里游说到一笔资金,虽然数目不大,却是他们事业起步的关键。同时陈岩说服了女朋友,把打算用来买婚房首付的钱先拿出来。

  由于资金有限,他们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市区的房价比较贵,他们决定放弃在市区租场地。经过几番努力,在位于市郊的松柏公园,他们找到一个闲置的地下室。

  这个地下室在公园休闲广场的西南侧,面积有两千平米。原是政府为防空震作为一处临时避难所而设计,大概建于四五十年代。随时时间的推移,年代的久远,它已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成了一处杂草丛生的荒凉之地

  他们看中这里优美的生态环境,而且仅花一小笔钱便租下这块地下室十年的使用权。

  “这是一块风水宝地,等我们攒了些钱,买下这片地皮,以后有的是忙不完的事情了。”

  那时的姚宇蓝还没有意识到赚不赚钱的问题,当时他仅仅觉得如果有这个能力一定要把这片郁郁葱葱的松柏林和这个闲置的公园好好地保护起来,合理的改建,将来一定可以成为特色的观光景点。

  如何成功迈出第一步,他们费尽心思。从工作室的起名到设计装修,画册的设计印刷,两人常常通宵达旦想方案,画设计稿。

  他们为地下工作室起了一个这样的名字:地壳之翼。

  这个创意来自姚宇蓝,陈岩加以完善。他们打算把工作室的设计作为他们的广告宣传推广的第一步,不惜投下大部分资金,许多材料设备都是当时最先进和时尚的国际产品。

  这是一个极富创意和巧妙构思的设计。

  地下室外观原本是一个椭圆半球体,水泥钢筋灌注的圆顶上方是一块大草坪,椭圆洞口左右各是一排旋式阶梯,直通广场,另一边衔接草坪。他们在不改变原貌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为了采光需要,他们把洞口前沿灌注的水泥凿成一块块立状方格,在镂空的方格里安装特制的玻璃灯,白天,阳光可以从方格玻璃投射到地下室,夜晚可作照明之用。

  另外,他们把洞口两边统一设计成旋式阶梯,形如展翅翱翔的巨鹰之翼,人们可以从翼型阶梯拾阶而下。考虑到防洪排涝问题,旋梯同样采用特制的钢化玻璃。暴雨侵袭的时候,雨水会顺着倾斜的台面流到地下室的下水通道。在地下室两面开通的巨大玻璃墙,可以欣赏到水帘般倾泻而下的美妙视觉效果。不仅如此,透明的玻璃墙大大增强了室内采光效果和空气流通。

  偌大的地下室,他们一分为二,隔出一块做了几间办公室,一间会议室,另一半作为展示区。装修采用中西合璧装饰风格。明亮清爽的大色调,又不失讲究的细节修饰,水晶吊灯典雅豪华,镂花木窗古香古色,钴蓝与橙黄点亮明媚,绿色盆景生气盎然。

  那时的广告媒体刚刚兴起,姚宇蓝是个敢于挑战的人。他印制了几百份精美的小册页在当地发行量最大的报刊上投递。

  另外他们每天骑着自行车到处宣传自己的作品和设计理念,虽然碰壁的时候居多,不过也认识了不少朋友。

  创业的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充满无限的可能。凭着他们扎实的业务水平和敏锐的商业嗅觉,公司很快风生水起,业务不断的扩大。

  谈业务、加班、应酬,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钱赚得钵满瓢满,失去的东西也不少。一晃间,人已步入而立之年。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