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六章、老子不去!_勒胡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建国称号,附属于晋。约三百年后,秦厉共公始灭大荔戎国,夺其王城,设置临晋县。时隔不久,魏趁秦乱而取河西地,临晋入魏。直到商鞅变法以后,魏屡次为秦所败,被迫将统治重心移向东方,乃献河西地——临晋重归秦国所有。

  秦代的临晋县属内史管辖,秦亡后归塞王司马欣。汉灭三秦,临晋先属河上郡,后隶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改左内史为左冯翊——不过那时候临晋还不是郡治。东汉、魏、晋因之,大概是在汉魏之际,临晋县始为冯翊郡治——因为如今的冯翊郡,比两汉时管辖范围小了一倍还不止——晋武帝司马炎晚年,改临晋县为大荔县。

  不过最初大荔戎国的王城,和其后秦、汉的临晋城,与如今的大荔城并不完全相等——王城在大荔东二十里外,旧临晋城在其西南方两里处,残垣犹存。而今这座大荔(临晋)城,乃是东汉末年新建的,距今可能还不到一百年的历史。

  作为一郡治所,加上冯翊又乃关中膏腴之地,所以大荔城的规模不小,周长将近十三里,壁高五丈,只是因为晋末屡遭兵燹,导致多处塌圮,防御力受到极大削弱。刘曜此前退兵北返前,就曾经起意修复过大荔城,可惜尚未能够完工。

  原本的大荔是如此,那么现在呢?在刘曜眼中,四向城壁都已经修缮完全,不再有龟裂和缺口,而且貌似城堞也略有加高。四壁外靠城门和边角附近,都修筑了羊马墙,约摸五尺多高,隐约可见有士卒隐藏在内。城壕分明是拓宽、掘深过了,引北洛水环注于内。

  最显眼的,城门外都修建了在这年月还并不常见的吊桥,以厚达一尺的木板制成,宽约丈余,用手臂般粗索悬吊,也不知道得靠多少人力才能拽拉起来啊——刘曜一时间自然还想不到辘轳、绞盘。

  因为地处平原地带,城外并无险要可守,所以没有外堡策应,但在城南方向却挖渠以沟通北洛水,沿渠修筑了不少土堡,堡上旗帜飘扬,分明有士卒守备。

  如此坚固的城防,如此浩大的工程,裴该究竟是怎么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基本完工的?真是打破刘曜的脑袋也想不通。

  ——其实很简单,裴该修城,只有两招,一是“以工代赈”,二是“朝三暮四”。他一进大荔城,便即占据了府库,控制住各处粮食输入的渠道,不使百姓轻易得粮;然后藉口胡寇不日便将来攻,要求各户都出劳力,分组以协助修缮城防——不干白工,管吃管住,对于工程速度较快且无事故的小组,还赏粮食。

  这年月的官家,不管是西晋还是胡汉,都喜欢无偿地驱策百姓劳役,那谁肯给你好好干活呢?裴该知道,若完全动用军力修城,必然影响训练,而想要让老百姓行动起来,则非得给予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