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四章、复置上郡_勒胡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月人惯席地而坐,即便垫以榻、枰,总体起居高度还是比较低的,因而除某些特定用途的房间——比如宫殿、议事大厅等——外,室内普遍净高也就两米出头。可是裴该习惯于垂腿而坐,先是增加榻高,继而干脆“发明”了交椅,再住这种屋子就显得相对逼仄,难免有些气闷了。

  因而他打算把书斋、卧室、客厅等几间屋子的顶给掀了,增高墙壁,重新铺瓦,谁想事下徐渝等属吏,却被塞回了一份近乎天文数字的预算案来。裴该览之大惊,急召属吏们过来质询,才知道他们并没有趁机上下其手,图谋贪污——好比清朝太监糊弄皇帝,竟说一枚鸡蛋要卖二两银子。

  主要原因,一是规制问题,二则相关于建筑技术水平。首先说规制,大司马府邸,势不能茅草盖顶,而必须用瓦,其次所用梁木的材料,也有一定之规,不可能随便从野外伐几棵木材来就顶上了。其次这年月富家建筑,主要是土木结构,而且越高级,所用木料越多,用土、砖则相对较少。索綝这套旧宅,所用都是好木料,不可能在上面多加一截,也就是说,若要增高,基本上只能推倒重来……

  夯土须用大量人力,而且需要较长时间晾干;烧砖、烧瓦,以这年月的技术水平而言,也非廉价之物。关键如今长安城内外,土好找,缺乏的就是人力啊,倘若强征,恐误农时,影响民心,若是招募,这花费就大了去啦。

  裴该无奈之下,只得暂寝此议,仍旧住矮房子。

  故此为了不觉得气闷,他在书斋办公的时候,除非刮风、下雨,或者天气太凉,都习惯于敞开门、窗。自己端坐在新制的靠背交椅上——为了方便挪动,不用木而用竹,好在这年月即便关中地区,竹资源也不匮乏——面朝桌案。

  顺便一提,这年月尚无“桌”字,而只有“卓”,其意为高。裴该特制这张案子,比一般跪坐时所用的几案也确实要高得多了。

  此桌案不但高,而且还大,方便堆叠公文。此刻桌上正有一份文书,从洛阳传来,是就裴该此前请复上郡之事,给出的允准答复。

  后世的陕西省北部、甘肃省东部,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从秦代才开始被纳入中国版图的,此前则为诸戎所居。秦自灭义渠,便大规模向西北方向扩展,郡县化后,即在此地设置了上郡、北地和九原三个郡——九原郡已经深入后世的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河套地带了。

  汉初,这片土地为匈奴所占据,其后武帝屡伐匈奴,直至河套,在此地设置了朔方刺史部。逮至东汉,其地分属并、凉二州——东面的上郡和北面的朔方、五原等郡,归并州,西面的北地郡则属凉州。

  汉末大乱,西戎趁时而起,无论其后的曹魏还是司马晋,国家在西北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