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4节 回辽继续搞发展_梦回二战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河北跟山西一样,也是一方宝地,河北的自然资源同样非常丰富,也是著名的“煤铁之乡”,河北的铁矿储量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辽宁,河北的煤炭储量居全国各省第十二位,除了自然资源,河北的人口资源也是张学良眼下所急需的,东北四省总人口只有约3100万,河北一省人口就达到约3000万(算上平津二市,就是约3300万),得到河北,张学良治下人口数量立刻翻了一倍。众所周知,没有人,什么事也干不成,没有什么比人口更重要的了。

  在利用山西、河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进行工业扩大建设的同时,张学良又马不停蹄地在热河、山西、绥远、察哈尔、河北境内展开“土改”运动,主要步骤和辽吉黑三省正在进行着的“土改”如出一辙,即先宣布土地归私人所有,由政府出资购买大地主手中的合法土地(不合法的直接强行没收),继而分发或租借给普通农民以耕种,同时鼓励私人和政府缔结合同,租借大面积土地成为农场主,以此集中生产粮食,其中一部分交给政府作为赋税,剩下的就是自己的收入,对于失去土地但又拥有大量资金的地主,政府鼓励他们投资工商业,以促进工商业的繁盛以及农工商三大经济的齐头发展。

  山西河北二省的煤海铁山在手,让原本就自然资源丰富的辽系更上一层楼,不但使得张学良建立重工业体系的能源问题和原料问题彻底地迎刃而解,还刺激得山西河北的工业化进度和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一座座东北重工业集团旗下的煤场、煤井、矿山、矿场、化工厂、炼钢厂、冶金厂、机械厂、发电厂、煤炭加工厂…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三晋之地和燕赵之地遍地开花,各公司企业按照张学良的指示,在生产的同时开设培训班以培养基层工人和技师,招募本地工人,雇佣欧美来华工人,从而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联合东北地区的工业基础齐头并进地促进整个中国北方的工业化全面进入正轨。

  张学良应该感谢阎锡山。说起来,阎锡山盘踞山西省近二十年,“韬光养晦、保境安民”,他确实是苦心经营,把山西的工农商学诸业都发展得井井有条,使得山西省社会稳定,各项生产工作有非常大幅度的发展和进步。工业、教育、军事等方面也都已经形成体系和规模(山西的土地相对而言比较贫瘠,不太适合农作物耕种,因此,山西的农业素来不太发达,山西也一直不是中国的粮食大省)。别的不说,山西适龄儿童入学率超过80%,这个数字不只是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在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的。民国混战近二十年,河南山东河北等邻省有大量民众涌入山西以寻求安居乐业场所,山西还获得“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