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8节 开始谈判_梦回二战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驻日公使蒋作宾说“关东军吞下了东三省,我认为他们是吞下了一颗炸弹”。日本内阁政府在事变后对外发表的声明中虽然将事变责任全部推给中方,但也表示会把关东军“大体上撤回并集结于铁路附属地内”,尽管这些声明或多或少有些虚假,但日本政府既然会在国际上公开对外宣布撤军,确实说明当时日本高层内不赞成关东军挑起九一八事变的声音是占主流的。

  另外还值得说一下的是,历史上的“不抵抗命令”并不是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下达的,“不抵抗政策”完全就是张学良自己决定的,张学良要对东北军不战而弃东北负起绝大部分责任。当东北军败退到锦州时,蒋介石曾命令张学良在当地组织反抗(蒋介石的这个命令是在逼迫张学良跟日本人拼命,借此消耗东北军),但张学良却拒绝执行,同时,蒋介石还命令山东、淞沪等地的中央军做好战斗准备。客观上讲,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后虽然也有通过外交政治手段和平解决的幻想,但他还是做好了“实在不行只有抵抗”的打算。这绝不是美化蒋介石,只是阐述历史事实。东北军的不战而逃纯粹是张学良自己的责任。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成功率不足5%,但张学良的懦弱无能则给关东军增加了足足95%的成功率。

  此时的张学良深知“拳头才是真理”,他看到日本人居然表现得很“软弱”,既然软弱,那自己肯定要“趁其病,要其命”的,一举驱逐掉在东北的所有日本势力。毕竟,东北既是中国的国土,也是张学良自己的地盘,让外国势力盘踞在中国国土上是中国的国耻,让外国势力在自己的地盘里盘根错节对张学良来说也是忍受不了的。既然要发展东北,那肯定是要一个绝对干净的东北,而不是内部龙蛇混杂的东北。因此,9月4日这天,南京特使吴铁城急匆匆地来到沈阳向张学良传达了南京和东京的态度,双方都希望能和谈解决事端,也要求东北军“适可而止”停止进攻,张学良满口答应,并派杨宇霆前去谈判,但他等吴铁城一走,立刻就转身打电话给王以哲和齐恩铭,要求第1军和第2军迅速端掉辽阳的关东军司令部和旅顺要塞。

  张学良已经懂得这个时代的外交活动的游戏规则:一边打一边谈,拳头越硬就越有理,战场上打得越占上风的那一方在谈判桌上也越能占上风。但眼下,东北战事的情况比较特殊。东北军不能打得太狠,因为打得太狠,容易刺激日本国内的主战派压倒主和派,必须要速战速决,才可以见好就收,另外,南京政府毕竟不是沈阳政府,南京政府在谈判桌上肯定不会百分之百地为东北的利益考虑,肯定会打折扣,甚至为了所谓的大局而牺牲东北来委曲求全,但南京政府是全国性政府,沈阳不得不听命于南京,一旦南京政府在谈判桌上和日本人达成协议,说不打了,那东北军哪怕在战场上占尽优势,也不得不要戛然而止。因此,张学良的对策是:抓紧时间,在南京政府和日本人达成停战协议前把日本人彻底赶出东北,不然的话,如果南京政府要求东北军全面停火,而东北的土地上还有日本人,那整个战事就前功尽弃了。香满路言情声明:本站所收录作品收集于互联网,如发现侵犯你权益小说、违背法律的小说,请立即通知我们删除。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