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柴窑配方?_捡宝生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年的历史。从发掘出的窑址来看,御窑厂在用,民间也在用,遍地开花,到处都在使用这个葫芦窑,为明代制瓷的成就作出杰出的贡献。

  至于为什么后来有了镇窑?则是由于镇窑内部空间大,像葫芦窑只有40多立方,只有它的八分之一、七分之一那样大。如果要大量烧制瓷器,当然还是镇窑好,所以镇窑取代了葫芦窑。

  当初孟子涛和肖利凯之所以决定建设葫芦窑,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想法是制造精品,一次不用烧制太多的瓷器,污染少,再加上葫芦窑的特点,这才决定使用这种窑型。

  现在资料上用的是龙窑,但除非无法可想,孟子涛不可能再建设一座龙窑。

  孟子涛说:“先用咱们的葫芦窑,实在没办法,再改成龙窑。不过,这得靠你了。”

  “这个问题不大。”肖利凯笑了笑,信心很足:“另外,我有一个问题。”

  “什么?”

  “你知道,我之前对官窑和汝窑也有过研究,也得到过一些配方,但那些配方和这份配方上的内容相比,在重要的地方有很大的差别,照理说,一种瓷器的配方,就算有差别,也不可能这么大,这一点让我很疑惑。”

  “哦,哪几个地方有差别?”孟子涛问道。

  “就这几处地方。”

  肖利凯指出了问题所在,说道:“或许真正的配方就是这样吧。”

  孟子涛看了之后,说:“差别很大吗?”

  “有些南辕北辙的味道。”肖利凯回答。

  “你说,会不会这份配方并不是汝窑或者官窑,而是柴窑?”孟子涛说出了自己很早就有的一个想法。

  肖利凯怔了怔,紧接着,他精神一振,又重新看起了配方,眼睛瞪的就跟牛眼珠一样。

  片刻后,他兴奋地说:“有可能,有可能是柴窑!”

  孟子涛也很激动:“肖师傅,咱们能不能按照配方烧制一次试试?”

  肖利凯闻言后,从兴奋重新变为了冷静:“不行,这份配方确实是不全的,烧制的结果只能是失败。”

  孟子涛心里微微有些失望,他其实也知道肯定是相同的答案,毕竟他师傅请的专家可并不会比肖利凯差,一些问题在烧制前肯定也会想到。

  肖利凯接着说:“而且这个配方上,有的关键步骤也没写,复原起来很麻烦。”

  孟子涛说:“我要了一些资料,对复原配方有所帮助。不过,这事你不用急,饭要一口一口吃,咱们先把天目盏的问题解决好,再来解决配方的问题。”

  肖利凯笑着说:“这点我明白,不过配方的事也给我了很大动力,说不定能加快解决天目盏的进程。”

  孟子涛笑道:“我还是那句话,慢工出细活,而且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可千万别因为工作把身体给搞垮了。”

  “你就放心好了,我心里有数。”肖利凯做了一个让孟子涛安心的手势。

  俩人讨论了一会配方,之后又商量了窑厂的工作,孟子涛让肖利凯安心做好研究工作,他会马上派合适的管理人员过来,到时如果有问题,可以跟他说,他会尽快解决。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