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4章 皇帝赵佶的决断_大宋一品权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宋都城,汴京皇城延福宫,正是皇帝赵佶平日办公处理政事治所。

  看着手中的三封奏折,赵佶的脸色也是喜忧参半。

  他寄予厚望的童贯,率十万禁军出征,结果第一战,便在延津败北,折损两万人马,不得不退往白马渡口,重整旗鼓准备再战。

  同样高俅率领的十万禁军,更是驻足不前,大半个月始终在怀州拖延。

  高俅的奏章是这样说的,叛军田虎大军屯兵泽州,大军几次出击,皆因遇上洪水,而不得退回怀州,等待天气放晴再战。

  对于童贯初战失败,赵佶虽然恼怒,但在见到童贯的请罪奏折,以及了解到战败原因。

  皆是因前军厢都副指挥使高深,贪功冒进所致之时,赵佶当即下诏押解高深查办,至于童贯则只是稍稍训斥了一番。

  这就是皇帝赵佶的态度,对于自己的宠臣,他的态度从来都是宽容大度,无论事情的轻重缓急。

  “这个秦子扬啊,总是能够做出让朕预料之外的事情。”

  拿起手中这封今早刚刚从范县六百里加急,送到京城的捷报。

  赵佶脸色有些复杂的看了眼,下首坐着的太子赵桓,以及郓王赵楷。

  太子赵桓是他长子,但性格懦弱,丝毫没有半点自己的气魄。

  而郓王赵楷则无论是长相,还是琴棋书画,样样出类拔萃,甚至在糊名的殿试科考中,更是名列前茅,夺得头筹。

  若不是为避嫌,赵楷那就是那一届科举殿试的头名状元。

  而当时的赵楷还不到弱冠之年,如此麒麟子,赵佶岂能不偏爱。

  “太子,你说说看,秦烈凭借七千厢军、乡兵,一举歼灭濮州三万叛军之事,究竟该如何封赏?”

  赵佶之所以在延福宫召见两位皇子,当然也是有深意的。

  “回禀父皇,儿臣以为,秦烈一年数迁,已经违背礼制,若是再升迁,难免招来非议。”

  赵桓如实的把内心的想法说了出来,秦烈这一年从一名从九品县尉,到现在已经位列从六品奉直郎,可以说几乎是打破了大宋任官制度的常规。

  “秦烈如今算来也是你的姻亲,太子你要避嫌,朕不怪你。”赵佶微微皱眉,对于太子的回答,明显是不满意的。

  “父皇,太子说的对,也不对。按常规秦烈自然不能再升迁,但他临危受命,又在收复濮州战事中,表现突出,理应封赏,以示恩宠。”

  郓王赵楷知道这次父皇,之所以没有惩罚童贯、高俅在前线的表现,自然是因为二人是宠臣。

  但同样他赵楷也是功劳的,要不是他联合朝中的一帮老臣,为二人进行了开脱,皇帝即便是碍于面子,也要惩戒一二。

  同样赵楷心中很清楚,父皇赵佶对秦烈十分欣赏,这个时候阻止他升迁秦烈,那只会让他难得因为胜利消息,带来的愉悦心情,再次添堵。

  “哈哈,郓王说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