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7章 秦烈的修道之路_大宋一品权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陛下,秦烈已经解送入京,现在听说羁押在大理寺。”

  “不过儿臣听说自从关入大理寺,秦烈便不吃不喝,已经静坐两天。”

  延福宫皇帝赵佶的书房之内,郓王赵楷从外而入,问安见礼之后,他便说起了秦烈一事。

  “哦,为何不吃不喝?莫非是大理寺的饭菜不合胃口?”

  放下手中的茶杯,赵佶微微皱眉问道。

  “呃?”赵楷一愣,心中却是一顿苦笑,暗忖道:“大理寺那是关押犯人的地方,饭菜还能可口?”

  “回陛下,这个儿臣不知。”赵楷自然不能如实回答,只能打了个埋伏,从衣袖中掏出一张纸张,道:“陛下,这是秦烈在大理寺墙壁上题的一首诗,儿臣特意名人誊抄而来,请您过目。”

  “快呈上来。”赵佶这一年来,苦心钻研,费劲心思,也仅仅作出十二首诗词。

  然而他发现自己作的的这些诗词,与秦烈那些一比,顿时有种索然无味之感。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一周星。濮州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黄河谷中说惶恐,黎阳仓里叹黎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一旁伺候的内侍的协助下,赵佶专注的盯着纸张,缓缓的吟诵了起来。

  赵佶是懂诗词的,他的文化知识底蕴,即便是当世,能够胜过他的人,那也是寥寥无几的。

  秦烈这首魔改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意境凄美,却又不失壮志,绝对是一篇千古名篇佳作。

  秦烈前身十四岁入太学,曾先后两次参加进士科,皆名落孙山,所以他开篇套用这首诗的原句,丝毫没有毛病。

  接下来他又用叙述的方式,叙述了这一年来的经历,以及黄河谷中初战时的惶恐心情。

  火烧黎阳仓时那种哀叹之心,最后便是那句千古名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赵佶反复咏读完这最后篇章,叹息道:“秦子扬不愧为我朝词仙人,朕不如他多矣。”

  “郓王,你现在亲自去一趟大理寺,带秦烈来见朕。”赵佶在读罢秦烈这篇明志,而带着决绝的诗词,顿生一种再也见不到秦烈的遗憾之感。

  “陛下,现在已经宫门已经关闭……”郓王赵楷之所以在傍晚时分,还能进入延福宫,那是因为他有赵佶的恩旨。

  可以随时出入禁省、不复限朝暮的旨意,否则他即便是皇子,一旦宫门关闭,也是无权出入皇宫的。

  “李彦,去拿朕金令牌给郓王,今日朕一定要见到秦烈。”

  赵佶即便是年过半白的皇帝,可他任性起来,依旧让人无法琢磨。

  大理寺北监一座阴暗的牢房内,秦烈进入监牢之后,像牢子要了笔墨,在墙上题了这首诗词后,他便不再言语。

  开始盘腿打坐,平心静气的修炼起公孙胜,传授他的道家心法《上清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