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3章国营改制尘埃落定_武布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说高欢办了三所学堂想要培养新式人才,但其实还是老的培养方式,高欢找不到能够教育新式人才的老师,教学和书籍基本都是老一套,只是被高欢强塞了一些杂学书籍。

  不过,这些杂学,学堂从老师到学生,基本都不怎么重视,只是做做样子,走个过场。

  高欢一直想要改变,不过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毕竟他分身乏术。

  现在高欢地盘大了,需要的官员和人才增多,而这次又直接干掉了近百名官员,使得官员的缺口,变得更大。

  那么梁国施行科举,便势在必行。

  此前,学堂的老师和学生,都不重视杂学,便是因为考试不考。

  这次开科举,高欢正好借科举考试,来扭转这个风气。

  任何时候,都不缺想做官的人,高欢相信只要考试考,用不了多久,读书人就会自己钻研了。

  这从读书人写八股文的水平,就可以看出来。

  因此高欢决定举办科举,吸纳人才,弥补官员不足的同时,也影响学习的风气。

  宋献策闻语,点了点头,“大王考虑周全,我们确实该开科举了。”

  高欢从抚州出发,一路浩浩荡荡,押着一长串官员,抵达南京城墙。

  在回到南京后,高欢首先下令,对在押官员进行审理,并指示从重处罚。

  梁国三法司和弘光朝三法司,立时就运转起来,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就完成审判。

  江西三司和地方官,自臬台黄人龙以下,共计一百零三人落马,整个江西官场,大半官员被罢免问罪。

  梁国则有议政姜曰广等十余人,被罢免官职,而姜曰广也成为梁国首位落马的阁老级官员。

  六月初一,南京城外,在刚刚审判结束后,高欢便将其中罪行较重的三十五名官员,判处斩立决。

  一时间,南京百姓仿佛又看见了,当初高欢杀南京勋戚的场景。

  一次斩杀三十多名文官,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大兴牢狱,明臣祖朱棣清除建文旧臣之外,已经很多年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

  这给了文官和士绅,极大的震撼。

  这天,南京城外依旧人山人海,抚州金矿国营改制案,地方豪强韩国栋本来判凌迟,后有立功表现,被判斩首。

  临川县令黄炳森,等三十多名官员,因为蓄意杀人,贪污受贿,干扰国政,对抗朝廷等罪名被斩首。

  姜曰广阻扰改革,意图叛逃,判处终身监禁,周知吉有立功表现,判处二十年劳改。

  随着一批官员被杀,另一批被判处五年到二十年的劳改监禁,那些对高欢政策不满的人立时禁声。

  各地霸占矿山的豪强,不禁都脖子一缩,老实上缴矿山,配合藩府改革。

  原本推行不动的国营改革,在抚州金矿国营改制案后,立刻就顺畅起来。

  各地土豪和士绅不是屈服于高欢的淫威,配合改革,以便能够在改革后,能够获得一部分股份,继续参与矿山的经营。

  便是选择全部让出,然后悄悄向外转移家资,准备举家离开梁国。

  这时使得梁国在国营改制成功的同时,也使得一些士绅和商贾,看清高欢并不代表他们的利益,他们无法在梁国反抗高欢,便只能选择离开梁国,前往他处,继续作威作福。

  (更新迟了。)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