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七章 碉堡_大明铁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死贫道,就自求多福吧,希望鞑子早点走,不会把怨气撒在你们的身上。

  得益于庞大的人力资源和官府的支持,一个多月后,二十余座墩堡在铁山的各个角落拔地而起,散布在山脚、田野之间,彼此间隔很近,每两个墩堡之间最远不超过两百米。

  因为主体材料是夯土,所以外壁颜色呈土黄色。结构是按照陈雨的设想,在卫所墩堡的基础上做了不小的改进,建成了一个上窄下宽的不规则圆柱体,底部直径大约是二十米左右,里面分成三层,挤一挤,能容纳三五百人。墙面四周都留出了用于攻击的射击孔,顶端则设计成了一个简单的炮台,可以架设3-5门小巧的山地炮。按照邓范的说法,这已经不是威海卫那些用来施放狼烟的墩堡了,不仅体积大了很多,容纳的人数也要多几倍,而且反击能力很强,称得上攻防一体。

  他们并不知道,在几百年后的二十世纪,这样的建筑叫做碉堡。

  王有田也从威海卫返航了,他带来了整整十几艘船的家伙,包括火铳、山地炮、火箭以及成箱的弹药。

  码头上热闹非凡,军官们指挥着农兵们从船上把武器弹药卸到岸上,干得热火朝天。

  陈雨站在码头上,看着被卸下船的装备,交代邓范:“也不知道留给咱们的时间有多少,你赶紧带着这些新兵蛋子进行实弹射击。不要求能结阵使用线列战术,至少能保证装弹射击的动作要熟练。”

  因为打算在墩堡里固守,所以不存在旷野迎敌的可能,在安全的环境下从容的射击,相信这些从来没有摸过火铳的农兵也能完成任务。

  邓范点头道:“不需要直面敌人,光练射击动作,短时间内应该可以办到。”

  随着武器发放到位,在教官的带领下,农兵们开始进行实弹射击,一时间,清脆的枪声此起彼伏,整个铁山像是放起了鞭炮,比过年还热闹。

  就在陈雨把铁山打造成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前沿阵地时,朝鲜的边境上此时已经风雨欲来,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即将来临。

  崇祯七年(1634年)三月,皇太极亲自率领大军十二万入侵朝鲜。初春的鸭绿江冰面尚未融化,清军铁骑毫无阻拦地渡江南下,进入了朝鲜境内。

  皇太极的战略部署很有针对性,他留下济尔哈朗镇守盛京,阿济格、阿巴泰守辽河入海口以遏明军;多尔衮、豪格分统左翼满洲、蒙古兵,从宽甸入长山口;户部承政马福塔等率兵从右路突袭;多铎、岳托等人率兵马接应。皇太极与代善率其他各路军马走中路直扑朝鲜王城。

  朝鲜根本没想到清军的军事行动这么迅速,根本没有足够的准备,动员各路军马都来不及,让清军长驱直入,几乎没有像样的抵抗。清军三路大军杀猪宰羊一般扫清了沿途自发的零星抵抗,在短短十天之内,就占领了郭山城,定州、安州等地不战而降。随着北部重镇的相继失守,汉城府所在的京畿道就彻底暴露在了清军的面前。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