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八章 各方反应_月之影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综述性的论文投寄到《自然》杂志也是精心考虑的,通过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将成果公诸于众之后,《自然》为了实效性,一定会尽快进行编辑审核,而这种非常容易验证的热点成果,几乎不会出现拒绝刊登的可能性。

  很快,《自然》杂志官方网站上发布的声明,证明王一男这方面的眼力果然非同一般。

  声明写道,“确实,我们已经收到了署名YiNanWang和WenJingLi的投稿”,

  “编辑部已经安排专业的团队进行审稿,并通过了对论文的审核,将在下一期封面刊登”,

  “王一男所说的科学工作者中的败类,跟《自然》杂志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也没有邀请《自然》杂志社以外的任何人对论文进行审核”,

  “相反,王一男将综述性的论文首先给我们发表,就充分说明了他对《自然》杂志的信任”。

  《现代物理评论》由于是紧急约稿,所以临时替换了封面文章,在最新一期刊物中,刊登了不到三页的《Wang-LiPair和晶格频率》综述性论文,更是直接省去了审稿这一步骤。

  王一男通过电子邮件寄送到《物理评论快报》的是论文的完整版本,不但有理论,还有超导临界温度的计算,包括了钙铜氧化物以及最后钛钙铜氧化物的结构和实验结果,论文一共有四十多页,论文里面还包括了非常艰深的数学推导和计算。

  《物理评论快报》限于压力,也不能去找普林斯顿的人做审稿人啊,于是邀请了哈佛以及UCLA的低温物理专家进行审稿,问题是要理解论文中的拓扑群还有微分流形实在是太困难了,审稿的专家纷纷表示不是臣妾不负责任,实在是臣妾真的看不懂啊。

  想到新闻发布会直播中的超导现象应该不可能是造假的,而且要造假的话,需要说服整个华国的科学界来配合造假,这个难度未免也太大了吧,一咬牙一跺脚,《物理评论快报》编辑部决定也赌一把了,最新一期杂志,全文刊登王一男/李文静的论文。

  这个英明的决定也得到了王一男的好感,以后《物理评论快报》包圆了王一男他们实验室的最新成果。

  但是王一男和李文静没有想到的是,在Wang-LiPair和晶格频率理论得到物理学界普遍承认之前,他们提出和改进的分子编织技术首先在化学界得到了广泛承认。

  最先发表出来的,是JACS的预印本,相对物理理论而言,化学方面的审稿要容易一些,而且没有那么多抄袭和派系,站队的顾虑,基石轮烷的制作,以及使用光化学,电化学手段装配晶体的论文很快在JACS网站上发布了,并且加了编者按,“分子电梯诞生以来最大的成果,真正的分子装配工出现了”。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