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章 杀良冒功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寻常百姓,不是妖贼。立功心切,还是肆行杀戳,诛杀一百余人。事后我们几个统兵官商议,他们的功劳压下,但也不过于追究。”

  明镐冷声道:“我今日到贝州城下,其他人倒也罢了,你怎么不说?”

  王凯道:“谏议远来辛苦,我本想明日再说。”

  明镐好一会不说话,脸上阴晴不定。现在贝州城下人际关系非常复杂,麦允言和王凯带的龙卫、神卫是上四军精锐,并不参与攻城,而是几支军队的定海神针。王信带的是守边禁军,与郝质带的大名府禁军是攻城主力,还有高继隆统领的城外的禁厢军,维持周围秩序。

  这些人中郝质官阶较低,但他的上司贾昌朝是使相、北京留守兼河北路安抚使,正儿八经的河北路帅臣,明镐只是前线指挥官而已。其余三人,王信是马军都虞候、高阳关路都部署,以管军大将身任统领一路人马,现在是贝州城下各军部署。地位较低的王凯,现在也是管军大将,与明镐地位相等。因为有在河东路时的旧情,比较好指挥。其他几人,有事明镐只能商量着办。

  沉吟良久,明镐道:“大军作战,军纪要严!此事若不能依法严惩,城中百姓不安,难免与妖贼同气连枝,攻城就难了。你回去与王太尉商量一番,那一夜参与杀戳的统兵官,必斩!”

  见明镐神情严肃,王凯高声叉手唱诺,告辞离去。

  离了明镐大帐,王凯径直到王信的大帐,通禀之后进了帐里。

  宋朝的禁军,地位最高的管军大将有八位。分别是殿前司、马军司和步军司的都指挥使或者副都挥使,分别称殿帅、马帅和步帅,地位与宰执相等。哪怕宰相面前也是横杖唱诺,不必参拜。其他三位是殿前都虞候、马军都虞候和步军都虞候,地位比宰执稍低,礼遇相等。其他两位是捧日天武和龙神卫两位四厢都指挥使,地位稍低于副枢密使,要高于四入头。所以王凯的地位,如果在京城,还要比明镐高一点。

  禁军之中,王信马军都虞候高于王凯的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以下级行礼。

  分宾主落座,王信道:“夜色已深,不知太尉因何事到我军帐?”

  王凯把刚才明镐跟自己说的话向王信说了一遍,道:“太尉,谏议说得明白,昨夜之事,必须对首恶明正典刑,不得姑息。如果有人阻挠,他就用便宜行事之权,夺其手下兵马。”

  明镐以文官的身份,较低的官职,到贝州城下统领所有兵马,所仰仗的就是便宜行事之权。除了几位统军大将不能杀,其他的将领,都可以军法临机处置,甚至军前问斩。

  王信听了王凯的话,不由皱起眉头:“我们大军到城下,寸功未立,先杀属下将领,只怕引起人心浮动。城中妖贼以妖言惑众,军中本就传言满天飞,军法严了,只怕会出事端。”

  王凯道:“太尉,谏议已动杀心,此事不得不行。谏议奉朝命统领城下各军,初来军中,杀几个人立威也是常情。贝州之乱,朝野震动,如果我们不遵谏议之命,只怕——”

  王信沉默不语。贝州离着京城并不远,而且水陆交通方便,这里的一举一动,第二天就会到朝中宰执大臣的案头。离京城太近,威胁就大,所有官员的眼睛盯着这里。只要被朝廷认为阻碍了讨贼,很可能就会被立即严惩,王信这位管军大将也不例外。想起三川口之败后自己的遭遇,王信心中叹了口气。有了那一次经历,他可不想再被朝中的官员攻击,背莫名其妙的黑锅了。

  想了又想,王信对王凯道:“谏议既然决心已下,我等又好说什么?明日选几位指使出来,军前问斩就是。此事只可到指挥使,不可再向上攀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