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5章 新与旧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样子打仗,换到别处,就难说了。”

  刘几点头:“提举此话不错。我们自在亳州时相识,如今已是十年,相知颇深。你少年进士,怎么就能够理财?知道行军打仗?其实无他,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条理。不会没有关系,愿意去学,也愿意带着别人一起学。我为官多年,后来入军又数年,何曾见过你这般愿意开学样,教人那些琐碎学识的?一般的地方官,能开州学县学已是善政。你可是不一样,在地方时,铁监办了各种各样的学校,进去就可以学到受用一生的学识。铁监能够有今日,与你当初办的那些学校大有关系。建立厢军,又是建学校,不管是什么学识,一起教,一起学,教学相长,数年之间有今日一支强军。”

  说到这里,刘几感叹道:“在京西路数年,我看得明白,营田厢军从无到有建起来,与天下其他的军队都不相同。火枪火炮只是表象,其实最重要的,军中不管是兵员还是军官,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去做。开始不知道没关系,一点一点学,去动脑筋,总是能想出来,能够学会。众人拾柴火焰高,到了现在有了这支营田厢军,还有设在军中几座学校,才是最有用的。有那几个学校在,教材和条例到今日都已完善,有教头不缺,重新练一支军队出来并不难。”

  杜中宵笑了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没有人传授,只好大家一起用功,把几门学问做起来。真实真正技撑我们军队的,是那几座学校,不在于人,而在于条例和制度。这可比朝廷兴武举学几本兵法用处大了,只是可惜看到的人不多。没有一场大胜,营田厢军难以正名,我们的军制,也难以真正被重视。现在朝廷看了,觉得新鲜,好似也很厉害,但只是雾中看花,难说个究竟。所以这几年,营田务和常平司做得好,便由着我在这里折腾。现在到时候了,这支厢军已经定型,更加重要的是,支持军队的那几座学校都已完善,可以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人才来。没有大胜,得不到朝廷承认,这些人才去做什么?”

  说到这里,杜中宵微叹了口气:“已经费了数年心思,我们需要一场大仗,一场大胜。有了军功这一切都能继续,不然,没有了向前的动力,终将慢慢沉寂。”

  到了现在,杜中宵渴望打仗,不只是为了自己立些军功,未来有前途。京西路营田厢军的发展,更加需要一场大胜仗。惟有胜利可以让人闭嘴,可以消除杂音,才能把自己的想法推行开来。

  这一次演练的结果,不知能不能让朝廷定下决心,让自己带兵到广南平乱。

  回到帅帐,杜中宵安排了酒筵,为赵瑜送行。他来的主要目的,是观看演练的基本情况,看一看营田厢军的军容。目的已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