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2章 高僧出使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肉。杜中宵吩咐赵滋,不管仆固怀恩派什么人来,就说他们是奉命行事,把人打发回城里。惟有僧人和商人这些,送到自己这里来。当然,到柳中谈过之后还让不让回去,就是另一回事了。

  得了消息,杜中宵对富弼道:“高昌王想来是急了,派使节无果,这次派了个僧人来。圆治是高昌的都僧统,地位尊贵,我们不可失了礼节。”

  富弼点头:“高昌是佛国,僧人地位尊贵。圆治大师此来,我们当出城迎接才是。”

  杜中宵摇头:“那倒没有必要,大宋又不是佛国。圆治大师来了,我们出门接他就是。不过,圆治此来,必然会问我们为何进攻高昌。副使,那个时候如何说?”

  富弼道:“直说就是。现在高昌周围的二十二城,我们已经全部占领,只剩下一个高昌城。依昨日战况来看,高昌城并不难攻取,又何必掩饰。”

  杜中宵道:“我也是这样想的。前面不见高昌使节,倒不是话不好说,而是怕放高昌使节出来,他们乘乱逃走,到处勾连。现在只剩高昌孤城,西北的白水已经攻占,而且张岊占住了南边谷口,纵然有援军,也救不了高昌。话还是说明白,让北庭汗王是战是降,早做决定的好。”

  富弼点头:“确是如此。事已至此,早早了结了高昌战事,让朝廷修铁路的兵马来,早早把铁路从伊州修到高昌。两地相距七百里路,着实不近,铁路不到,后勤太过艰难。”

  “是啊,西域的地方实在太过广大,说起来是两地相邻,走起来往往数百里远。又无河流,不能够依靠舟楫,只能够多修铁路了。现在朝廷四大铁监,修铁路的钢材不缺,只是缺少人手罢了。”

  从伊州到柳中,让杜中宵认识到了西域地方广大的含义。两地相邻,距离却有六七百里,如果是在中原内地,这个距离足够到另一路去了。

  由于干旱少雨,西域能够居住的地方,多是沿山麓分布。特别是中间的天山,两麓分而着最多的城市。高昌周围因为是盆地,可以利用天山的水流,所以人口众多。沿着天山南麓西行,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焉耆、龟兹、疏勒等地。而于阗,则在昆岗,也就是后成说的昆仑山下。

  于阗与其他地方不同,并不在商路上,而是以农桑为主。地方多土著,也有汉人,农桑发达,又产美玉。这里本来是西域佛教的中心之一,数十年前最终被黑汗国吞并。黑汗国吞并于阗之后,以于阗为基地,与高昌争夺天山南麓。重建于阗国,对于安抚西域土著,对抗绿教有积极意义。

  一旦占领高昌,杜中宵就要出兵灭焉耆,与黑汗争夺于阗地区。占领了天山南麓,就有了争夺西域的坚定本钱。黑汗攻占于阗数十年,绿教尚没有成为普遍信仰,大兴佛教还有机会。

  天近傍晚,圆治一行到了柳中城外。看着城池残破,城中却热闹非常,圆治道:“看来宋军攻取这里并不容易,想来经过了激战,城池至今残破。不过看城中景象,倒是繁华热闹。”

  一边护送的将领道:“大师说的是,听说攻柳中,城主坚守,最后与城偕亡。节帅到了之后,对这位城主甚是赞赏,特意为其重修了坟墓,厚加葬殓。”

  圆治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对死人加恩,能拢落民心,杜中宵显然是有意为之。柳中城坚守的结果不是城破人亡,高昌城又能如何呢?圆治不知道,他只希望杜中宵不要为难自己。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