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5章 工厂的不一样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税收上来,官府有人有钱,还怕管不明白?叶县的问题,首先就是怎么对工厂收税。杜中宵本来想的,是前世的办法,增殖税、消费税这些,只是难收。范镇等人是宋朝官员思路,直向固定资产下手。生产什么先不管,针对固定资产先把税收上来,再说其他。

  宋朝沿用的是唐朝两税法,农税针对土地,城廓户则针对资产,实际收的是资产税。面对工厂,官僚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参照户等收税。而评定户等的标准,就是里面的机器。

  相对于现在孱弱的市场监管体系,这样收税,也有道理。如果是收增殖税,或者营业税,官府实际无法监管商品流向,很难做到。不过收机器税,也有许多问题,容易打击机器的生产。

  杜中宵道:“工厂使用机器,归根结底是为了生产出产品来销售出去。如果只对机器收税,难免那些生意一时不好的工厂,非常不划算。他们也未必是做得差,或者遇到难处,或者是刚开厂。对工厂收税应该以其生产的东西为主,其余为辅。”

  范镇道:“如果是对产品收税,则难防工厂偷卖,或者设场发卖,有些麻烦。”

  杜中宵道:“朝廷能收茶税,这些工厂产出来的产品,还能够比茶税更加难收?只要想办法,总能够把税收上来。只要官府的手中有钱,就一切好说。”

  欧阳修道:“中丞说的有道理。开了工厂就是产货物的,当然要对货物收税。”

  范镇道:“田地是产粮食的,我们收税,也是一年一亩地收多少,并不管年景如何。”

  杜中宵一时语结。田税确实是这样,不管你年景如何,也不管你种得好坏,反正一亩地就收那么多粮食。套到工厂上,就是有这么多机器,不管你生产出多少货物,就收这么多赋税。做的好的,则工厂主赚的就多,做的坏的,自然就要少赚些钱。刚开厂时,给一段时间优惠罢了。

  这是尽量简化收税方法,比较适合现在实际的做法。自己记忆中的增殖税和消费税虽好,只怕不适合这个时代。特别是加上税收抵扣之类,实际上根本无法操作。杜中宵没有想到,这个年代的官僚还真有人研究工厂的特点,在想办法。

  正在几个人议论的时候,盐铁使李参、度支使周湛和户部使张掞进来,道:“原来诸位已到了,文相公和宰执还没有来吗?议的事情重大,早开始早好。”

  欧阳修道:“没有。我们这些人不到,宰执如何好进来?他们日理万机,一点时间耽误不得。”

  听了这话众人就笑。欧阳修的话,有些讥讽宰执,非要等其他官员全部到齐才肯现身。

  此次集议,以政事堂为主,枢密院的贾昌朝和程戡参与。都堂位于政事堂和枢密院之间,宰执们必然是派了人看着这里,等人到齐了才肯现身。不如此,怎么显出宰执的地位。

  这种规模的集议,非是朝廷大政不可。由宰相文彦博主持,显示了朝廷的重视。这几年工厂遍地开花,杜中宵提出叶县的问题之前,朝廷已经认识到重要性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