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三章 难倒司马徽_我在三国能网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是一个我国古代著名典型的数学名题——鸡兔同笼问题。

  大约在1500年前,也就是南北朝时期,《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本质是一种二元方程。

  如果按照现代的知识与思路去解答,自然是比较轻松。

  但是现在这个年代,方程的概念还非常模糊。

  要知道,一直等到十六世纪,才出现一个法国数学家,名叫韦达。

  他创立了较为系统的表示未知量和已知量的符号。

  方程论这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稍等片刻,容我想一想。”

  司马徽微微一愣,他没有想到苏毅问了一个如此奇怪的问题。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只有寥寥二十几个字。

  可其中蕴藏的奥妙,却不是它明面上这么简单。

  苏毅看到,司马徽抓了一把石头和木块,摆放在案前。

  他一会移动木块,一会移动石头,正在不停地冥思苦想。

  一盏茶的时间过去了。

  一炷香的时间过去了。

  赵云在一旁看得也是微微发愣。

  终于,司马徽得出了正确答案,兴奋地脱口而出。

  “雉有二十三只,兔有十二只!”

  “太慢了,太慢了。”苏毅摇摇头,面带笑意,“若是升级难度,可还能算的出来?”

  未等司马徽回答,苏毅的嘴就有如连环炮般动了起来,“今有兽,六首四足;禽,四首二足,上有七十六首,下有四十六足。问禽、兽各几何?”

  司马徽擦了擦额间的汗珠,面露难意。

  这个“禽兽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不同之处在于,头的数量。

  鸡与兔不用说,都只有一个头。

  而上个问题中,兽与禽的头数量不一样。

  兽有六个头,禽有四个头。

  自然,问题的难度陡然上升一个层次。

  “来看。”苏毅也不再为难司马徽,他跑去屋外捡来一根树枝。

  又找到一处平坦松软的土地,在上面列起了方程。

  短短一分钟。

  苏毅就算出了两个问题的答案。

  “兽有八只,禽有七个。”

  司马徽照着答案去反推,验证了苏毅得出的答案,是完全正确的!

  看着地上这些奇怪的符号,司马徽面色大惊。

  饶是他见识丰富,阅历广泛,也从未见过此等演算的方式。

  赵云侧在一旁看着,也是啧啧称奇。

  能难倒大名鼎鼎的司马徽,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怀恒真乃当世之奇人也。”

  看着苏毅年轻的面庞,司马徽不禁感慨道。

  “不敢,不敢!雕虫小技,不足挂齿。”苏毅回到案前坐下,乐呵呵地说道。

  接下来的时间里,苏毅与司马徽相谈甚欢。

  从天文地理,到风土人情,苏毅天马行空,说得不亦乐乎。

  中间亦有争执,但却令彼此更加了解对方的思想。

  二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东汉末年,士人流行品评人物,但名士司马徽从

  请收藏:https://m.gg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